1993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的弗朗西斯·劳舍尔(FrancesRauscher)在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页纸厚的论文后,全世界随即刮起一股莫扎特效应的旋风。
劳舍尔当年找来36名大学生随机分组,在测验前先让一部分学生听10分钟莫扎特D小调奏鸣曲,其他人听放松的音乐磁带或保持安静。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空间推理能力增强,表现为空间感增强,折纸、辨别事物等任务完成得也更好。
若运用数字来评价,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其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得分比其他学生高3分,若换算成IQ值则高8分。劳舍尔作出结论称,莫扎特音乐能增强人的空间推理能力。
次年,《听莫扎特音乐真会让你更聪明》的文章中。
另一位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肯尼斯·斯蒂尔(KennethSteele)。在1997-2006年间,他连发8篇论文对莫扎特效应进行科学的反驳。在题为《莫扎特效应的序曲还是挽歌》中,他指出:“莫扎特音乐对认知能力的增强是有限的。”
但这如何解释莫扎特音乐让大学生折纸水平大增呢?
他解释道,劳舍尔的研究仅涉及单一类型的任务,对此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神经心理学方法来解释,即“享受觉醒”。简言之,这有点类似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者,获益更多。
两年前,德国一群爱好音乐的科学家研究认为,让孩子听音乐并不会带来认知能力上的优势。一位教授不无嘲讽地说:以我之陋见,莫扎特效应只是一个神话。
2004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希思教授在《英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题为《莫扎特效应:追踪一个科学传奇的演变》的文章。通过剖析莫扎特效应的全球迅速散播。
听还是不听,成为摆在面前的选择题。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乐,也许未完全被证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喜欢去聆听——至少不会毒害你的身体,降低你的智商。
此外,嘲讽莫扎特效应的德国科学家还说过这样的话:“认真、大量地学习一到两门音乐课程,能对智商提高产生少许但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主动地学习音乐,而非被动地听,将更有益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