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去他妈的莫扎特效应
内容
去他妈的莫扎特效应

原载2006130号英国《卫报》

唐若甫按:从本文可以清晰地看到英国光荣独立和嘲讽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想法,不过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观点佐证都相当过瘾到位,值得所谓专业乐评界好生学习学习,多写这类旁征博引让人看了大呼畅快的乐评,而不是某些作茧自缚、极度自恋且不温不火的包脚布。

喻宇按:全文为唐若甫先生所译,红体字部分是我改译的。

编译|唐若甫

莫扎特死了。死得好死得妙。这样他就不用目睹人们是怎么折腾他的250周年诞辰的。他35岁辞世,留下了一具飒爽的尸体和不少俊朗的音乐,在今世的作用无非就是提供供听觉使用的钠(如下图)和为多疑的父母给孩子测谎。


萨尔茨堡,莫扎特的出生地,偏远地不能再偏远地一座奥地利南部小城。就这个原本鸟不拉屎的地方,在受尽莫扎特千般万般嘲讽挖苦之后,总算抓住了机会,报仇雪恨——蜂拥而至的游客、装在瓶子里的莫扎特臀部、雪球、戴假发的洋娃娃、小提琴模样盒子装着的巧克力球等等等等。在他的生日当天,人们做了一个380磅重的巧克力蛋糕,上下足足四层,摆放在萨尔茨堡居住区 (Residenzplatz),然后供人享用。天才的命运总是这样:他的产出可以用来到银行兑换钞票;音乐给人的形象总是像作曲家面貌那样憨态可掬,穷瘦了自己,却在日后鼓了他人的荷包。看来是莫扎特发明了沙河蛋糕?(如下图)


萨尔茨堡在莫扎特生日当天还主办了欧盟峰会。作曲家被殚精竭虑地为服务于欧洲一体化,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欧盟委员会的一位副主席Margot Wallstrom建议,因为莫扎特是个旅行家,作曲家应该会赞同不用签证的欧盟内部跨国旅游。说得好,Margot先生。果真那样的话,那把《后宫诱逃》序曲颠倒过来演奏,就应该能变成一首为土耳其加入欧盟庆祝的赞歌。倘若莫扎特在世,他应该正在写《第42交响曲》的末乐章,取名为"申根颂",或者一部关于欧盟宪法总设计师Valery Giscardd'Estaing的歌剧吧。

我们也可以设想,莫扎特应该庸俗到(虽然在音乐方面毫不庸俗)看到自己的肖像被涂在鸵鸟蛋上摆在萨尔茨堡礼品商店里出售时那幅欢欣雀跃的样子;也许他是一个尚未得到封号的欧洲联邦同盟盟员。但是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是如何为"莫扎特倘若在世的话会有什么反应"抛出一个个假设,而在于不管我们如何厚脸皮地剥削前人的遗产,必须能彰显这些遗产的伟大,将其用在不玷污其光彩的用途中。

英国最大的古典音乐电台Classic FM在纪念日当天发行了一套双张的"婴儿听莫扎特"系列唱片,专供预防孩子朝只会傻笑着拍手不知道正经说话的方向发展使用。CD1用来在玩耍时间播放(提示:《魔笛》中洋洋得意的帕帕基诺和帕帕基娜的音乐);CD2用来在上床时间播放(提示:一堆缓慢的第二乐章)。

莫扎特的音乐成了心情音乐。但他不是唯一的例子。古典音乐的情感范围向来让人捉摸不透,但在商业上,总是被贬低为舒缓神经减轻压力的良方。Naxos曾经出过精选集,功能是让你静心。唱片收录了萨蒂、莫扎特、维瓦尔第等等(谭盾这样色的都没能入选)。其实把,给我5美元,我也能给你寄一张精选集,叫做"古典麻醉剂"。

但莫扎特不仅仅使人静心,他还让人聪明。"婴儿听莫扎特"唱片指出199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所作的实验中,一个 IQ只有36的本科生在听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之后智商暂时提高。成功的买卖如今都建立在这次疑问重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俗称莫扎特效应)——将伟大的音乐放给平庸的人听可能会让他们成为天才。

Classical FM认为莫扎特效应无可争议。"有证据吗?"他们在一则自吹自擂的广告中设问道:"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婴儿,在性格成型的成长期听了这张唱片上的音乐,成了绝世天才。谁呢?沃尔夫冈·阿玛丢斯·莫扎特。"真有道理啊!是啊,是啊,如果莫扎特自己都不是天才的话,他他妈的怎么可能写出那些使它成为天才的音乐呢?

往后的研究表明,婴儿的智力的确会因为各类音乐而有所提高(也许是在娱乐时间放周杰伦,或者在上床时间放那英),但音乐会被婴儿忽略。之所以选择莫扎特,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希望孩子也能像神童那样在5岁时写出一首慢板并自己在钢琴上演奏。商业包装和商品应运而生,拔苗助长地好像能把孩子塑造成少年爱因斯坦的架势,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凭着这种架势,婴儿听莫扎特系列的DVD应该对幼儿成长更有帮助:把小孩放在电视机前,父母可以不看护孩子,去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DVD的内容健康,简直是最好的育儿教材。根据美国讽刺杂志《洋葱》报载,全美育儿DVD销量排行榜第一位是"别担心,莫扎特会照看您的婴儿",而排行第二的是第一名的续集:"我不会照看,因为我他妈 的也是个婴儿"。

也许,那个酝酿出莫扎特效应的Clerkenwell大学可以深入研究如下方面并写进学术报告中:轻松式的育儿环境能够让孩子更加聪明。大人们应该放下屠刀,不再给后代24小时乘以7天填鸭式地似地塞满各类育儿计划。与其这样,不教育反倒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发呆能够激发孩子本身的潜能,鼓励他们发展不管是莫扎特还是所有天才都必须具备且极大地具备的能力:想象力。

更多音乐史及考研考博相关消息,请关注喻老师音乐史。偶尔,还会有喻老师的文字或吐槽。

=====欢迎订阅====

微信IDyulaoshiyinyueshi

微信名:喻老师音乐史

====欢迎分享====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回复====

关注本微信后直接在对话框留言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