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的上映宛如炸弹一样击穿了整个世界音乐剧的舞台。这个天才音乐家的人生传奇屡次被搬上舞台,但这一次的莫扎特更热烈,更诗意,也更“戳心”。
光怪陆离的灯光,华丽绚烂的舞美,法语音乐剧在世界舞台上的新奇与大胆虽然是众人皆知,但前有颠覆世人神童印象的电影《莫扎特传》,后有德语现代音乐剧《莫扎特》接棒讲述天才作曲家与音乐的悲情纠葛,这一回,偏要有人做一次“摇滚”莫扎特。
故事着眼于神童光环逐渐褪去的莫扎特的后半生,萨尔茨堡新任主教的死板专横,令天性自由的莫扎特不愿再屈居人下。
于是他提出请假出行演出,被驳回后仍旧与母亲踏上了远行的道路,辗转曼海姆、巴黎四处求职。期间,爱情的滋润并未能弥补不幸的降临,母亲于巴黎病逝,悲痛欲绝又几近身无分文的莫扎特只有回到萨尔茨堡。
但“上帝的宠儿”终究是不愿意忍受屈辱的,尤其是对他音乐追求的亵渎。
相比起早已在网络上大热的官方视频,现场中最令我振奋与感动的,正是由演员带来的这种热烈的生命力。主演米开朗基罗·勒孔特(Mikelangelo·LOCONTE)现场表演所赋予的光与热,都包含在他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中。
一首“我走过的地方” (Place je Passe),唱出了莫扎特的坚定,唱出了他自命不凡的骄傲,也唱出了天才与凡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坚持真实的自己。
真实
是摇滚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我看来,不论是莫扎特短暂但充满戏剧性的人生轨迹,还是他仅用了35年时间完成超过200多首囊括所有体裁的曲目,这位音乐天才生命中永远展露的真实才是他生命中最闪耀的一点。
在他还未真正成为“自由作曲家”的时候,他就已经尝试将叛逆的音符隐藏在18世纪被规定的作曲套路之下。
▼莫扎特 《小星星变奏曲》
而当他抵达维也纳大展身手之后,他用博马舍的剧本写了《费加罗的婚礼》,改写了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使之成为歌剧,甚至在维也纳宫廷禁演了他的曲目之后,用最纯粹的童心为世人献上了历史上最天马行空的歌剧《魔笛》。
▼莫扎特 歌剧《唐璜》序曲
《摇滚莫扎特》中运用或改编超过20首莫扎特的原作,古典音乐得以配上摇滚现代,正是这一首首音乐的完美结合,传达的每一句唱词,每一出独白,才尽是还原了莫扎特生命中最深情的真实。
或许正如1984年电影《莫扎特传》中所表达的一样,无论莫扎特其人在历史中究竟如何,但他的音乐却都真实地传达了一切。
▲电影《莫扎特传》截图
“原谅我,陛下,我是一个粗鲁的人
但我保证,我的音乐不是”
而与电影《莫扎特传》一样,《摇滚莫扎特》也将同时代的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与莫扎特之间的纠葛置于故事的冲突点上。
法式美学下的萨列里,不再是电影中偏爱甜食一脸古板的大叔,这位画着深色眼线梳着斜刘海的“现代”萨列里,表面上冷漠尖酸,却在听了莫扎特的《后宫诱逃》之后无法抑制住自己内心对其音乐的欣赏,以及对上帝恩赐才华的嫉妒。
▼莫扎特 歌剧《后宫诱逃》“悲伤已成为我的命运”
只用了两首歌,“甜蜜的痛苦”(Le Bien qui Fait Mal) 和“杀人交响曲”(L‘assasymphonie),萨列里对莫扎特羡慕与嫉妒的复杂情感就在一片刺激绚丽的魔幻光影之下,展露无遗。
弗洛朗·莫特(Florent·MOTHE)用自己熟稔的演唱功底,将萨列里的所有情感完全融化在歌声中,伴随着摇滚的鼓点节奏,相比起“莫扎特”的真挚与可爱,这位“仇敌”更接近凡人的嘶吼所带来的震撼力,仿佛更能触动我们内心的高潮,而这也因此掀起了整场演出中最嗨最燃的部分。
萨列里与莫扎特,是一个时代下两个极端的缩影,一个是天才的真实展露,一个凡人的复杂心性,一个始终选择自由,一个拜倒屈服权威,他们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
正是因为这样的传奇故事,再配上法国人对古典大师与宫廷轶事的独特解读,使得这部剧成为了音乐剧舞台上过目不忘,闪耀异常的一颗新星。
摇滚的终极意义,是真实,是纵情,是不顾一切的自由追索。
这些就是《摇滚莫扎特》想要带给全世界的震撼,这就是法国人独奉献于莫扎特的舞台奇迹,这同时也是我们如今所能共同见证的,最美的音乐穿越。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 你想问的《橄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如何爱》问题,答案都在这里!→“我能180度大劈叉,你能吗?”| 来自《橄榄古典音乐2017新刊》的内心呐喊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Tips:猛戳阅读原文进入橄榄古典微店,马上下单吧!微店上任何问题,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