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走路第1267天 晴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正在太升路站等地铁,打算搭4号线去峨影1958看《妖猫传》。6:50在激光巨幕厅有一场,这是全成都看2D效果最好的电影厅。
带包的乘客居然需要排队进站。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周末人多?周五,冬至,圣诞,估计将会是交通繁忙的几天。
写下“无文艺不生活”的瞬间我想起的是熊英。仿佛看到她在明月村的身影。我们在看展览进剧院这件事上,有很大的分歧。她兴趣不大,我兴趣浓烈。我有过几次跟她进剧院颇受煎熬的经历。她在旁边坐立难安,不时发出嗤笑或难耐的声响。此后我原则上再也不约她去看演出,除非是《莫扎特》那样百分百的经典。
我后来跟她分析过包容度的问题。她烟瘾大,戏院之内的封闭空间天生考验她的耐受力。因为看得不多,她对艺术表演的审美范围相对窄。荷塘樱园开放之前,她对当代艺术几乎一无所知。曾经出过某著名画家去吃饭,我姐一脸茫然的窘况。我听得捶胸顿足,因为那位先生的著作,我早就买过一本放在荷塘樱园。
从狭义概念上讲,熊英是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算不上文艺爱好者。但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对美的感受力,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力,她哪一样不比我强呢?“无文艺不生活”,其实是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
今天想起这个话题,是看到朋友的公号在征集|属于你的年度文艺生活TOP10。为了得到奖品中的小熊,我认真回想了一番,总结如下:
1、展览。6月中旬在伦敦V&A博物馆看平克·弗洛伊德特展。以对乐队的学术研究和大量实物为基础,高科技的展陈方式,我在最后席地而坐看环幕的乐队演出时,热泪盈眶。
2、演出。Cavern club。6月15日,在利物浦披头士乐队驻场演出的Cavern 酒吧,遇到酒吧50周年庆。一个手指变形的男人坐在轮椅上跟音乐摇摆。让我朝他手上的两个硬币吹口气,变成了一个硬币。
3、展览。another place。6月16日,在利物浦附近的Crosby海滩。艺术家AntonyGormly以本人为原型,做了一组铁人,绵延站立在海滩上和海水里。这是我在英国第一次看到大海,以这种艺术的方式。
4、展览。草间弥生“灵魂闪亮的光芒”。11月15日,在哥本哈根附近的露易斯安娜美术馆,偶遇这个作品。最多可容四个人站立的玻璃房内,灯泡从玻璃顶垂下。圆点红黄蓝绿、大大小小,无穷无尽,是黑暗中唯一闪烁的光亮。看过不少草间弥生的作品,第一次置身她那些标志性波点的动态之中,灵魂也随之飞升了一下。
5、展览。Last Night inSweden。11月4日,在斯德哥尔摩的摄影博物馆看到这个展览。这是瑞典数十位摄影师的群体创作,反击美国总统川普对瑞典的信口开河。爱国主义可以表达得平和且有说服力。
6、演出。《莫扎特传》NT live版。用一个“反派”萨里埃利映照出一个音乐天才。完美的剧情,完美的表演。
7、游学。东川町游学。7月去日本北海道东川町游学,近一个月时间,看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北海道最南端的函馆看海边的花火大会。至难忘。
8、查经。去冉老师家听过几次课。出于对著名的冉氏书房的向往(果然四壁皆书),更是出于对《》的好奇,想在老师带领下领略到一点点这部经典的魅力。
9、展览。在成都博物馆看敦煌特展。至今没去过敦煌,算是提前热个身。讲解员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深深吸引了我。
10、活动。洁尘生日会。在作家50岁的生日当天,在樱园组织了这场动人走心的聚会。以文艺的方式向一位作家朋友致敬。
好吧,虽然不一定只能通过文艺美化生活,但有文艺的生活,确实丰富有趣宽阔许多。
微信运动13228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