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叛逆的莫扎特 用音乐打脸教皇
白
1
:第九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
自我是跃动、戏谑,
不时有着情绪性反应的,
外在环境却要永远装出宏伟庄重的模样,
这两者摆在一起,会刺激出不安与浮动,当然也就不意外吧!
一七七七年,莫扎特二十一岁,正式脱离了“神童”的年纪,在萨尔茨堡宫廷里担任乐师,应付大主教柯罗雷多的需求,快速累积作品数量。宗教的场合需要弥撒曲,世俗欢宴就写嬉游曲助兴。
然而莫扎特和父亲对这样的生活都感到不满。父亲怀念柯罗雷多前任的主教,深深感觉到柯罗雷多不像前任主教那么爱好音乐,也担心柯罗雷多会一步步缩减音乐活动,影响儿子的前途。另外,父亲心中总是放不掉小莫扎特“神童”时期的风光,希望儿子能在欧洲更高层的宫廷发展,可是多年来去过那不勒斯、罗马、米兰、维也纳、慕尼黑等地,都没有具体结果,总是只能回到萨尔茨堡看大主教的脸色。
莫扎特父亲 奥波德.莫扎特
一七七七年年初,老莫扎特又有了新的想法,打算带儿子到巴黎去试试,凡尔赛宫是他的新目标。他开始和巴黎的友人通信,并且计划要用怎样的借口跟柯罗雷多请假。小莫扎特对父亲的计划,反应兴奋。因为他腻于日复一日写作宫廷流行的嘉兰特风格音乐,这些音乐对他太简单,也太缺乏变化了。其实不只对他,对教堂里、宫廷里听音乐的人,这些音乐也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从耳朵边轻易就流过去了。然而只要莫然而只要莫扎特在音乐中稍微做点变化,柯罗雷多主教马上就皱眉头。柯罗雷多要的,就是在旁边行礼如仪的形式音乐,完全不会引起注意,完全没有打扰众人的耳朵。
显然,年轻的身体里有着巨大的骚动,想要突破这些限制飞跃出来。K.270的《降B大调嬉游曲》,莫扎特在最后的主题中偷偷藏了一段和声呼应变化的乐段,打破了整首曲子的单线进行方式,那显然才是他自己真正想要写的东西。后来他把这段搬进了歌剧《费加罗婚礼》中,成为伯爵夫人和侍女精彩对唱的《清风徐来》。
接着,莫扎特就写了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必须从第二乐章听起,或许该说,听过第二乐章后,会对第一乐章的语法与风格产生不同的理解。
莫扎特 第九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271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用降E大调的关系调c小调写的,而且充分发挥了小调深奥哀凉的特色。这正是萨尔茨堡宫廷中最不能接受的一种风格,阴暗冷调的声音,既不适合堂皇地赞颂上帝,也不适合吃饭时帮助食欲。
然而,这正是莫扎特要的。小调不受欢迎,所以小调和声在这个时代就不像几个主要大调那么固定,形成块状的和声进行模式,也因此小调和声的自由度就高多了。莫扎特在这个小行板乐章中,将小调和声用到淋漓尽致,大胆地让旋律在各种不同的半音阶间上下流动,再以和声稳定住乐曲的进行,产生一种荡漾心神、使人莫名不安的效果。
领受了第二乐章的这种不安,回头让我们重听一下第一乐章。第一乐章最奇特的安排,是乐曲开始的第二小节,钢琴就出现了,违反了那个时代前面先由乐团总奏交代完第一、第二主题后,才让主奏乐器接手的协奏曲惯例。而且,钢琴弹了两个短句子后就消失了,又变回乐团总奏呈示主题,让人恍神,突然间不敢确定:刚刚真的有钢琴声音吗?
莫扎特 第九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271 第二乐章
那飘忽的钢琴声,短短的乐句,一方面接续乐团抛过来的主调琶音,予以完成,另一方面却显现了和乐团很不一样的情绪,乐团的音乐宏伟带点威胁,钢琴却亲和戏谑。
乐团总奏结尾,依照惯例应该是钢琴堂皇出场,弹出刚刚由乐团预示过的主题。然而莫扎特却在这首曲子中,让钢琴先弹出一长串高音降B的震音,像渐渐掩盖过来的海潮般,侵浸进而取代了乐团的声音,然后钢琴才开始自我主张唱起它的旋律。这样的过程,似乎也在让钢琴跟乐团既合作却又划清界限,凸显出钢琴乐音很不一样的性格。
莫扎特的创意还不只这样。在第三乐章轮旋曲中,他掺加了一段缓慢温柔的小步舞曲,其音乐速度感受甚至比第二乐章的小行板还要慢,给人一种乐曲转回慢板的错觉。一回神,啊,曲子竟然就到终点了。
这首钢琴协奏曲,或许就是当时莫扎特对大主教宫廷最勇敢的回应吧!钢琴琴声代表了他的心情,不得已在乐团中与代表大主教势力的音乐合作,但总是要找到机会伸张与乐团不尽相同的自我。自我是跃动、戏谑,不时有着情绪性反应的,外在环境却要永远装出宏伟庄重的模样,这两者摆在一起,会刺激出不安与浮动,当然也就不意外吧!
文章转载自杨照先生的著作《想乐》,在此致谢!
编辑:Vincent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将好音乐赠与友人,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番茄古典音乐”,
让我们天荒地老地陪你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