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里赫特的乐迷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涉猎的曲目十分广泛,可谓“包罗万象”,从花了四个晚上弹完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到古典、浪漫、当代音乐的经典作品无一不包。
那么里赫特演绎不同音乐家的作品,各自呈现了怎样的风格呢?
台湾著名乐评人焦元溥曾在博客上作过非常详细的梳理,从他指间最特别的舒曼和舒伯特、最特立独行的肖邦,到最具代表性的普罗科菲耶夫,他结合不同版本的对比,详尽分析了各个作曲家的作品在里赫特演绎下呈现的整体风格。
“情深尔雅的尊贵舒曼”
里赫特在所有录音作品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一是舒曼,另一则是舒伯特。里赫特对舒曼的喜爱,可从他多而广泛的录音中得到印证。
虽然里赫特表示以后没兴趣弹《狂欢节》,也没录下《克莱斯勒魂》(Kreisleriana)、《童年情景》的演奏,但以此广度来看,想了解舒曼的各种面貌,从里赫特的演奏中大可有深切认知。
舒曼的作品本身即兼备了梦境般的幻想,狂炙的火般热情、崇光朴洁的高雅气质、柔精妙微致的作曲技法,非常适合里赫特的多样外貌及情感抒发。
再者,演奏舒曼作品时,亦须将组曲中各小曲及本身皆作有意义的诠释,将旋律的歌唱性尽兴延展,更要将作品中复杂的多声部均一一作明晰有条的处理─而这些要素,这些确也均是里赫特的专长所在。也难怪里赫特会如此积极地开发舒曼的演奏曲目了。
“幽雅恬淡、款款悠然的舒伯特”
舒伯特温馨柔美,但内蕴漩涡的作品风格,可称得上是继舒曼之后,里赫特广泛演奏的另一重要作曲家。在舒伯特的作品诠释上,里赫特格外重视音色之美及速度的取舍。他会在弹奏舒伯特作品时,使用较多的踏板,让琴音在高、中、低等不同音域中产生层次更井然分明的明暗音色变化,而从头至尾,以歌唱性的诠释一一铺陈出和声之美。
也因为里赫特在舒伯特演奏上,是那样强调声部的均衡,藉以按部就班、细心巧思将情感毫无拘束的流露,所以,里赫特所自我设定的演奏速度,就往往不是一般认可的标准。
以 D.960 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为例,以霍洛维兹在 DG 版的录音而言,曲速已放慢到19'13"秒,不过这亦是听众所能认可的(有弹奏反复部份。)但到了里赫特的指下,第一乐章竟拉长至 24'31",足足又拖了五分钟。里赫特恐怕也是仗着自己技巧高超,在如此慢的曲速下,他依然能弹奏出精准而灵活的节奏感,不使音乐丧失脉博律动,才敢大胆地采用这种曲速。
而且,以里赫特的众多录音作品中,很多年代相距二十年以上的演奏,其采取的角度亦差不多。里赫特是个完全忠于自我艺术的演奏家,曲目一旦推出,诠释便不轻易更改,所能影响他的,泰半是现场的感觉与气氛。而在舒伯特的演奏中,似乎受现场影响的情况最大,每个不同年代的同曲录音,在整体表现上都相差不少,算得上是里赫特录音里性格突出而独立的一环。
“感性和知性唯美平衡下的巴赫”
里赫特的巴赫演奏,不但将复音音乐的技巧及精神展露无遗,更把当时渐兴的浪漫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影响,化为优雅高贵的情感,融入每个纠葛缠密的音理中。
一般而言,一位对巴赫演奏极为专精的演奏者,或多或少会加入自己对“乐谱”的认知,配合当时古钢琴及大键琴和现今钢琴的异同而作变化。例如俄国女钢琴家妮可拉耶娃,就往往会在低音部添加一个八度的低音;而古尔德更是在曲速和调性排列上做了不小的更动。
里赫特和其他巴赫演奏家最大的不同点,是他将巴赫的乐曲“独立”化,以最纯粹自然的“音乐”本质来诠释它。这种咏于心上的演奏,再和里赫特一尘不染的音色及充满生命力的节奏感互求协调,使得里赫特虽只在巴赫作品上留下吉光片羽,却已在本世纪的巴赫音乐演奏中留下不朽的声誉,可称得上是将纯音乐之美及纯器乐之美推展至顶峰的功臣之一。
笔者特别要提出里赫特所演奏的《英国组曲》及《意大利协奏曲》来讨论。这二部作品本身充满了潜在的浪漫情怀,以刻板的学究性演奏注定没有良好的成果。但若是追求音色的华美怡人,便会失去作品中旋律线的律动感;因此目前较优异的演奏诠释古典时期曲风的方式,以生动而抒情,精致而浪漫的方式弹奏。但如此一来,往往过于自溺的演奏者便会陷入矫情的危机中,丧失巴赫作品里的理性思维。里赫特面对这二部作品,不改他处理巴赫的态度来诠释出笔者心目中最成功的巴赫:感性及知性的唯美平衡。
“精巧玲珑,乐思壮丽的莫扎特和海顿”
里赫特在一次接受访问中,曾说道:“莫扎特……所有的莫扎特,都很难……很难。”话虽如此,李斯特仍录下了不少莫扎特作品。从录音中,真可让一大堆双手健全的演奏家为之汗颜!里赫特说莫扎特难?因为他太吹毛求疪了!
以《K545第十五号》“为初学者”作的“简易”钢琴奏鸣曲而言,里赫特在放慢的曲速中,展现他仍是巨大无垠的钢琴技巧,无论音色的清澄,乐句的张力,踏板的运用…皆是无懈可击;多少人能像里赫特一般,将右手 C 大调最基本的音阶,以慢速而「跳跃」出每一个珠玉般的音粒,又兼顾音阶的抑扬顿挫与转折起伏呢?
有多少人能同里赫特一般,将莫扎特的情感掌握地宏大博广,具大家风范呢?里赫特的莫扎特总是经过千锤百炼后而淬取出的灵性晶石,把莫扎特升华至一个极境,不流一般刻意求真求善的矫弄。
而在莫扎特的协奏曲部份,里赫特最常合作的对象便是好友布里顿。布里顿本身便是钢琴大家(里赫特的双钢琴、四手联弹对象就多是未过世前的布里顿),亦是指挥大师,对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在极度认知,又能高度配合下,和里赫特的合作真是完美的经典(虽然均是现场),布里顿对弦乐和木管的控制真是溢于言表的优美流畅,里赫特亦无所顾忌地在好友相伴下尽兴发挥,把“音乐”的生动美好毫无保留地热情宣泄,直指人心。笔者本身并不喜欢莫扎特,除了里赫特和李帕第以外!
而海顿的作品呢?里赫特在近十年内才开发演奏,在 Decca 和 Philips 的最新录音中便包含了其他厂牌的零散录音。海顿的作品可能未若莫扎特那么具有天纵之材,但却较莫扎特多了一份世故人情,成熟谨慎。里赫特对于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在律动及节奏上就有所不同,在情感上也不如莫扎特演奏时那样超脱物外,而是归属于人世红尘的演奏。相同的,是其间每个情思皆抒展的高雅而优美,稳重而机敏,盎然古典乐派的馨香芬芳。将一个个跌宕生姿的音符交织得如此语迭心扉。
“自我抒怀、端正合宜的贝多芬”
里赫特在贝多芬的作品上留下不少录音。众所周知,里赫特的恩师涅高茨非常热爱贝多芬的作品,从当年里赫特和吉利尔斯在音乐院中的考试曲目中便可略见端倪,但涅高茨并不会因此而限制学生们的思考,从涅高茨本身的贝多芬录音(奏鸣曲 14,24,30,31 )及吉利尔斯的演奏中来相应里赫特的演奏,笔者可以肯定,涅高茨所传授给子弟的是演奏的意念,而不是诠释的路径。他们的演奏都相当讲究情感的编排抒发,段落篇章(特别是奏鸣曲式主题)的起承转合,及贝多芬的心路历程及成长蜕变。
也就是说,我们若能从里赫特、吉利尔斯的贝多芬演奏,按先后次序一路听来,我们就可查觉到贝多芬的风格变化及成长。同样是八度,在第四号奏鸣曲和第八号中,就已经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在这一点上,里赫特比吉利尔斯表现的更为刁钻;吉利尔斯尚只用心在作品的曲风变化,但里赫特却逼到作曲技法及结构上。笔者愿意大胆推测,这或许是里赫特未能像吉利尔斯企图录完贝多芬的奏鸣曲全集之故,因为其中有太多作品,在曲风上难以归并在同一个系列中,例如《月光》。)
不过从飞利浦最新录音中来看,里赫特的自我意识加入得更深了,贝多芬的影响力就显得浅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这就要追究到贝多芬作品中的缺点了。贝多芬的音乐固然是将人性的奋斗、坚智、冥念等七情六欲升华后的结晶,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作品还是失之“鲁莽”。勃拉拇斯就绝对不可能把作品结尾写得和「合唱」终曲一样。
里赫特是个具有德国血统的演奏家,永远不会弹出爆音的钢琴家,更是个具有高雅风骨的艺术家,自然不会把贝多芬粗鲁的一面在指下呈现,而是以整部作品的情感走向来导泄贝多芬的激狂,不在小节乐句中产生突兀的强音,让乐句充满了歌唱性的吟诵,成为具里赫特风采的诠释。(《汉马克拉维亚》例外,因为在其间的作曲技巧及结构上,强音是必需的。)而在贝多芬的小曲中,里赫特更将每个小曲独特的风格发展至极,充溢了喜悦与感伤。而在两首协奏曲中,里赫特较特别的,是在刚直的架构外,更增了天马行空幻想,在转折交织间蓦地自饮自醉,轻洒一地落英缤纷与往日豪情(尤以第一号为最),这就是里赫特卓尔不凡、自然傲岸的贝多芬。
“刚正新颖而不同凡响的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温柔敦厚,却又雄迈刚正的气魄,可以说是最适宜里赫特来演奏了。但是,在勃拉姆斯技法谨严,缜密详实的乐曲中,早已充溢了布氏的风骨情思,不见得能让里赫特的意念完全主控“音乐”本身,以致里赫特并未录下太多演奏。
首先要提出来讨论的,便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笔者手上共有 1950 康德拉辛(Kondrashin)版,1960 莱因斯多夫(Leinsdorf)版,1961 穆拉文斯基(Mravinsky)版及 1962 马泽尔版。在这四版中,虽然人事时空差了十余年,但里赫特一贯保有顶尖的技巧和音乐;也可以说,里赫特自 1949 获得斯大林奖而至东欧演出后,早就是以一副站在顶点的姿态而出现的钢琴大师。
而 1960 年 5 月起,里赫特首度或准至西方自由世界宣扬俄国国威,10 月 5 日到了芝加哥演奏此曲,随后便和莱因斯多夫录下唱片,轰动寰宇。里赫特抛开了德奥系统对勃拉拇斯的传统,将这部伟大的经典做了富有诗意和狂想、温文而傲狷的新观点诠释,当时里赫特无所不能,震古烁今的技巧更令人大开眼见。
或许里赫特在速度上的看法上较为新颖,而令习于传统的人士感到迷惘,但论究音乐本质,则是不折不扣的伟大雄奇。而与马泽尔合作的版本,不但乐句更流畅洗炼,和乐团间的配合也最完美协调,是笔者心目中四版之首,可以完全掌握到里赫特对本曲最精妙的诠释。
他的肖邦,“自成一格的内心世界”
和其他演奏家相较,里赫特最特立独行、引人非议的,便是他的肖邦演奏了。原因无他,亦是因为里赫特在演奏上是以“乐曲”本身来思考,并没有把“肖邦”牵入其中,但是西方自李斯特后,肖邦在欧洲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音乐大家,其作品演奏流派的纷多更是骇人。从法国、波兰、俄罗斯……等不同的演奏家,分别给予他浪漫绮丽,纯美乡情乃狂热激越的面貌,但里赫特却完全不属于任何一派,只属于他自己。
如再考虑到里赫特不同于他人的踏板应用,实在是与大众心目中的肖邦相去甚远。目前所留下的演奏有 Op.10 八首,Op.25六首练习曲第一、二首,二首《波兰舞曲》(Op.26 - 1,Op.40 - 2),《前奏曲组曲》,散曲,《幻想波兰舞曲》,《沉着的行板和华丽的大波兰舞曲》,《船歌》,四首《诙谐曲》,第二号《叙事曲》,《夜曲》(Op.15 - 1)等。
其实,平心而论,里赫特的肖邦可以说是为了他自己,而不是为了听众的演奏;他将内心所有澎湃鼎沸的情感化为一篇篇锦绣乐章,潜入每个肖邦的音符中,组合成一座里赫特他自己的心境,安置他抒发后的情思珠玉。
“雄壮宽阔,大开大合的李斯特”
和肖邦一样,里赫特对于李斯特也并未留下太广泛的录音。其中李斯特的二首协奏曲是他行走西方的主攻曲之一,不但掌握了所有独特技巧的应用,更将变化多端的主题做了有意义的思考。从笔者的五版现场录音中,可以发现里赫特不会因现场的情绪变化而影响作品的一贯诠释,纵使是速度有略微增快,在接入下一个段落后必定会返回原本设定的曲速;和指挥在见解上有冲突时,里赫特也能自在地逆转乐团的曲速,直到达到和他相同的曲速为止(要不就是曲速统一加快)。
同样地,b 小调奏鸣曲的演奏,从 Music & Arts 的二版到 Philips 的新版中亦没有太大的变貌,只不过后者在慢版时显得更感性些。李斯特的演奏,一向为俗庸的演奏者诠释得过为滥情鄙劣,不登大雅之堂,技巧面上也停于娱乐听众的杂耍层次;然而在里赫特高贵的气质下,「李斯特」听起来是何其的健康典雅,威仪不凡,又间缀了些轻松可爱的幽默诙谐,这便是里赫特成功的所在。
“玄美难料的法国音乐”
里赫特在法国音乐演奏上的曲目不多,早期只有德彪西、圣桑,近年来更加了拉威尔及法朗克。里赫特的德彪西作品在节奏上不似法系演奏者摇曳,他注重“现代音乐”的理性,几乎听不到什么恣板。但里赫特可贵的长处就是当法系演奏家每每用了一大堆没有对诠释有增进的踏板,将曲子复杂的和声、繁多的音符浑水带过时,里赫特却将每条交错的旋律一一抓出来,将伴衬用的音符清楚而微弱地弹出,十分独特。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圣桑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了。圣桑的第四、五号二首协奏曲一向是笔者的最爱之一。在未听过里赫特的演奏前,一直以为帕斯卡尔·罗格(Pascal Roge)和科拉德的演奏最为优秀,一者豪放奔逸,一者优雅自然,皆是十分杰出的演奏。却没想到里赫特的演奏竟在他们二人之上!
里赫特采取了惊涛拍岸、乱石穿云,一柱擎天的君王之势,弹出了一曲如同是钢琴主奏的交响诗,幅度之广博深纵前所未闻。尤其是第二乐章,前述二位杰出的法国演奏家在开场后接歌调主题时,在速度上的处理皆不是很具说服力(原因可能是他们的音色不适合在此曲中做强而有力的触键,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法系演奏者的积习,纵使杰出如他们亦难以突破。)而里赫特则以爆发力的击键和指力,刻画出尼罗河畔的埃及风情。中段的中板,里赫特的诠释音品高贵而气质不俗,转折起落间也没有丝毫矫弄的冗句,真是出笔者料想的精彩。第一、三乐章的壮丽气魄亦可称是无可比拟,情感的铺陈更令人心向神往。
“旷世绝伦的现代音乐诠释风范”
以里赫特空前的节奏感及对乐曲的解析能力,对于现当代音乐作品的涉猎亦不少。值得庆幸的是,里赫特的每一曲演奏皆可谓绝世经典,可大量收藏。在众多作曲家中,不得不最先提到和里赫特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普罗科菲耶夫普罗科菲耶夫。普氏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因里赫特而复活,奏鸣曲也极为演出成功,甚至普氏还将第九号钢琴奏鸣曲题献给里赫特。
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实在没有第二人能将此曲的机敏狡狯和第二乐章的内部和声节奏,终乐章的雄伟豪狂表现得更绝的。第八号钢琴奏鸣曲,目前也只有里赫特能掌握普氏作品中难得一闻的辽远悠长的曲调、及错结盘织的节奏。
在俄国,除了普罗科菲耶夫外,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是里赫特涉猎的范畴,并将「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赋」列为心目中最难攀登的乐曲之一。此外,里赫特也录下了巴托克第二号钢琴协奏曲,“Burlesques”,斯特拉文斯基的“Piano-Rag-Music”,Szyinanowski的“Metopes Op.29”的二首,亨德密特的《1992组曲》,魏本的《变奏曲》,贝尔格的《钢琴、小提琴与十三件木管乐器的室内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五重奏》,布里顿的《钢琴协奏曲》等。(不知是否勋伯格的曲风太过峥嵘,不似贝尔格、魏本温文儒雅而未留下录音?)
“乡情故国中的音乐结晶”
里赫特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三位典型的俄国作曲者上,都留有相当重要的诠释。里赫特演奏这些具俄国风味的作品时,和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份“俄国”的感觉,尤其是在处理民调旋律上,更有他人学不到的乡愁情韵。
或许,有人觉得笔者所言太过牵强附会,可能吧!但是,若是您在比较了各家版本后,再来否定笔者之言亦不迟。退一步说,里赫特的表现力是何其的广大,任何一个具民调曲风的旋律,在他演奏下,皆充满了民调独特的歌吟性(巴托克亦然),但是,若是曾听过穆拉文斯基和列宁格勒爱乐的合作,比较其间情感的异同,至少笔者认为,里赫特的确是将俄国作品中民族的风格、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转自靠谱公众号;精选:1、古典音乐歌单首发丨世界钢琴十大难曲;2、古典音乐歌单丨起床困难户的叫醒神曲!3、歌单丨寻找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音乐;4、歌单丨可以净化PM2.5的古典音乐;5、歌单丨柴可夫斯基入门曲目与经典版本聆听;6、歌单丨冬夜里,温暖你的古典音乐!7、歌单丨心情抑郁的时候,听什么音乐?8、歌单丨十首令人销魂的经典爵士乐;9、歌单丨阿什肯纳齐给儿童推荐的古典音乐;10、歌单丨那些经典电影中的古典音乐;11、舒伯特入门歌单丨八首即兴曲;12、歌单丨十首让早餐香溢融通的大提琴名曲;13、歌单丨十首不一样的法语情歌,听听别人的爱情故事;14、歌单丨聆听杜普蕾的快板乐章丨“难以置信地充满张力和生气蓬勃!” 15、歌单丨四首《卜算子》与傅聪丨“不是信念、信仰至上,而是情感至上!” 16、歌单丨“鬼”迷心窍的经典音乐;17、霍洛维茨精选歌单丨“当他停止演奏时,没有人能继承他”!18、歌单丨音乐能给灵魂带来千般好处,这是词语办不到的丨从头到尾聆听门德尔松的《无词歌》;19、无敌歌单丨据说每天听这些古典音乐的考试都过了… 20、歌单丨让人静下来的十首经典民乐;21、歌单丨电影配乐里的十大古典音乐;22、歌单|古典音乐作品里的女性美;23、歌单丨红楼一梦绕心间,聆听十首经典红楼箫曲;24、歌单丨冬季吃茶,搭配这二十首古曲吧;24、歌单丨巴赫音乐的终极体验,聆听《天主是我们的太阳与盾牌》(BWV79);25、歌单丨萨蒂、莫扎特、杰苏阿尔多的奇葩人生;26、歌单丨爆款钢琴曲《伊斯拉美》到底谁弹得好?27、歌单丨让一切人都爱上贝多芬的10首经典作品;28、歌单丨艾莉·奈伊(Elly Ney)夫人的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29、富特文格勒论贝多芬丨“有些人乐于用贫乏的文字形容(他的音乐)思想”;30、歌单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还可以怎么听?(一);31、为何最爱米尔斯坦的巴赫小无(BWV1001-1006)?32、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第1-5号,布赫宾德演奏);33、三首著名的双簧管协奏曲丨巴赫、莫扎特、马尔切洛;34、201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曲目回顾;35、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曲目试听;36、歌单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十之最;37、书单推荐丨读完这9本书,古典音乐的大门就朝你轰然打开;38、一个乐迷的自我修养丨留下您的2017年古典音乐读书计划;39、歌单丨10首我听了100遍以上的民谣;40、歌单丨“小霸王”游戏机里的配乐竟然来自以下古典音乐;41、这是柏林人民在优质空气下的喜悦心情丨杜达梅尔指挥保罗·林克《柏林的空气》;42、歌单丨星球大战全系列最经典的十首音乐!43、看拉赫玛尼诺夫如何用钢琴讲述《小红帽》的故事!44、歌单丨感动二十世纪的十首歌;45、歌单丨寒冬腊月的夜晚,十首春风拂面的小夜曲;45、歌单丨十首古琴曲,带你找回自己!46、歌单丨所有结束都是另一次新的开始,给你准备了十首治愈系钢琴;47、TED讲座丨阿布吕尔讲述音乐的力量;48、歌单丨看周杰伦、周笔畅是怎么“抄袭”古典音乐的!49、!50、歌单丨几首相对“冷门”却过耳不忘古典音乐……;51、歌单 | 那些单曲循环了一整夜的情歌;52、拿出五分钟,听完33位大师的57首经典古典音乐;53、视频丨这是一只逆天的狗:钢琴10级边弹边唱哭诉单身的痛?!54、歌单丨我家今年没下雪!还好有这些雪的古典名曲;55、歌单丨《你的名字》配乐四首;56、歌单|温暖冬夜的经典萨克斯名曲;57、歌单丨一张广府童谣歌单,90后系最后一代识唱嘅人?58、歌单丨十个不同风味的《在那遥远的地方》;59、歌单丨坂本龙一,他与钢琴在做爱;60、歌单丨古诗词里的十二个月;61、鸡年歌单丨新年好运气,全靠三只逆天的鸡!62、三首春天的歌丨立春一过,风真的就不一样了;63、纪念门德尔松丨三首经典《乘着歌声的翅膀》演绎;64、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三部柴可夫斯基作品全场视频丨《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65、健身歌单丨汗水,是脂肪的眼泪;音乐,是运动的灵魂!66、歌单丨情场“老司机”唐璜的“小夜曲”《请你到我的窗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