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的母鸡能下更多的蛋,听音乐的兔子能产更多的毛,这真是奇妙而有趣的现象。
那么,母亲体内的胎儿也能听音乐吗?会变得更聪明吗?于是,莫扎特效应流行了起来。
从音乐让母鸡增产到让婴幼儿变聪明
动物也听上了音乐。近期,、家禽听音乐来提高生产量。相关数据表明,在养兔场播放音乐,可以促进兔子的生长,起到缓和情绪、增进食欲和增强抵抗力的奇妙作用。在土耳其艾祖隆区,一家养兔场的老板听从了政府的建议,每天播放土耳其热门歌星塔坎的歌曲,结果3个月后,兔毛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30%。
中国部分养鸡业也有同样的体验。他们通过播放轻柔的、悲伤的歌曲,能达到使母鸡增产的神奇功效,并提高鸡蛋的质量。
同时,另一些人也在思考,究竟音乐能不能对人体胚胎产生同样的神奇功效?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劳舍尔等人就音乐对人产生的影响做了一项实验。首先,他们邀请几十名大学生进行了智力测试,然后让当中的一部分人听10分钟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然后再进行智力测试。
结果表明,听了莫扎特音乐被试者智力比不听音乐的被试者提高了8分至9分。
后来,《纽约日报》针对这个实验做了后续报道。报道中指出,听古典音乐的婴儿会比不听古典音乐的婴儿更加聪明。于是,1998年6月,美国佐治亚州州长米勒为该州每名新生儿免费发放莫扎特音乐CD,而佛罗里达州则要求公立幼儿园要播放古典音乐。此后,越来越多的美国妈妈为了养育更聪明的孩子,在怀孕期间选择倾听莫扎特的音乐来进行胎教。
目前,这种做法席卷了整个欧洲乃至亚洲。心理学家将这种效应称为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其实是一种填补效应
那么,究竟莫扎特效应能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呢?脑部研究学家通过MRI(核磁共振)观察并记录了近千名婴幼儿在听莫扎特音乐时的脑部反应。结果发现,莫扎特音乐的高低频率与人脑部的电子神经元的频率相似,能促进人的脑部释放α脑波,从而促进脑部的发育,但是并不能明显提高婴幼儿的智商。
换句话说,如同给婴幼儿听声音能开启他们的听力一样,莫扎特音乐只起到一个辅助性地促进脑部神经元活跃和头部发育的功效,并不能显著地提高婴幼儿的智力。
心理学家认为莫扎特效应的流行是出自人们的“填补”心理。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欲望,并想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莫扎特音乐能开启智力说法的出现,恰好弥补了父母心理上的空缺。因此,莫扎特现象才能流行起来。
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莫扎特效应的心理现象。比如一个女孩,她的前男朋友因为不够忠诚离开了她。那么,忠诚的伴侣就是她心理上的缺口。这个时候,如果走来一位忠诚度高的男士,这个人就很可能会被她视为真爱,并让她的心理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当人的心理“缺口”被填满时,就会被这种片面的满足感迷惑,甚至放弃客观思考其他因素。当忠诚的男性走入缺乏忠诚度的女性的生活中,这个男性身上忠诚的优点就会被无限放大。但是,这个男性的个性是否适合自己,他的其他行为是否得当,有没有什么恶习等都会被女性忽略。这也是很多女性在婚后共同的疑惑:我明明仔细考虑了他的条件,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呢?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考虑”不过是从内心的缺口出发的考虑,并不能作为一种全面的、权威的考虑。
同样的道理,当父母使用莫扎特音乐对胎儿、婴幼儿进行胎教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其他的综合因素。例如,这个音乐有没有带给孩子不适的感觉,有没有造成其他负面的影响。相关医学研究表明:
莫扎特的音乐抑扬顿挫,或高或低的音频不利于胎儿和过小婴儿的心脏发育,相反有可能会带给他们“娇小”心脏的负荷。所以,千万不要被莫扎特效应蒙住了你的双眼。
本文摘自《惯守本能的毛毛虫:奇妙的心理效应》,世界上最权威最有趣的心理效应,最常见的行为模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探索复杂难测的人心,揭开认知背后的秘密。一本让你重塑自我形象和了解他人的绝妙心理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来找到你心里的那只毛毛虫。
关注掌阅iReader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