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部分文字根据A. Durand在1915年出版的由法国作曲家卡尔·圣-桑校订的上下册乐谱前言编译而成,由唐朝翻译,陈学元校译;中文版译文后收录于亚历山大·戈登维杰尔版上下册中文版乐谱里(安徽文艺出版社)。前者目前很难获得,后者可在京东、亚马逊、当当、天猫等网店购买到,谢谢支持!
关于早期音乐中装饰音、倚音以及其他修饰性要素的演奏法观点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并且人们也很少把目光聚集在此主题上。然而相对于莫扎特的音乐而言,我们则从他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关于小提琴的专著中就此问题得到了巨大帮助;同时,这一信息资源具有无可辩驳的价值。
今天,乐谱上的音符应当分毫不差地演奏,可是以前并非如此。演奏者可以在原作基础上有很大的自由权限:主音的时值经常可以改变,装饰音亦如此,这就解释了为何现今的装饰音不变的弹法令听众在慢板乐章的重复乐段里听着乏味的一说。以前,装饰音有多种不同的演奏可能性,这使得表演者可以有更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去驾驭音乐的空间。
(四)关于Rubato
肖邦的名字与“伸缩速度”相联系,然而这并不是他发明的。早在莫扎特时期,“伸缩速度”就已大量运用,这在他信中有所提及,而这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诠释范例。他告诉我们,“伴奏”应演奏地均匀平稳,而旋律则允许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但这并不是指随意地将时值打乱——这完全是对“伸缩速度”的一种讽刺。“伸缩速度”要求演奏者拥有一双非常独立的手,这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在现代的版本中,人们倾向于滥用连线,以及过于频繁地标记各种“连奏的”、“十分连奏的”,或“总是连奏的”。这在莫扎特的手稿和旧版本中是没有的。相反,所有一切都证明他的音乐应轻盈演奏,一组组的音符应弹出像小提琴那样的效果,即在断奏时琴弓并不离开琴弦。当莫扎特有意要连奏时他会相应地指明。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还能看见有人用很愚蠢的方式演奏。旧时的“非连奏”被夸张弹成“跳音”,这种夸张的演奏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正如这种反例同样发生在小提琴身上。人们习惯将琴弓搭在琴弦上,为了抵消这样而产生的沉重感,音乐被演奏成断奏,而旧时的这种流行的演绎方式完全是对莫扎特音乐的曲解。
在莫扎特的早期作品中,他避免使用表情标记;偶尔使用f或者p,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这样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而作,音乐表情并不能因为触键改变。有可能的是当羽管键琴有两排键盘时,在一排上弹奏得“轻一些”,在另一排上“重一些”;但这只是一种整体上的意识,音量的大小并不为人们所察觉。
十八世纪的生活比现在平静许多,这也影响到那一时期的音乐:匆忙的现代社会生活并不为人所知,这种匆忙的倾向时常表现在关于以往作曲家作品的演绎上,甚至对于他们的音乐是一种损害。对于莫扎特的音乐,这种匆忙的演绎非常普遍,但必须避免。他的“急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快板”;他的“快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适度的快板”。他的慢板是十分缓慢的,这已得到证实,即很多个音符的数量仅占一小节的一拍。
当时有一条规定,是不可以用大指去弹奏黑键,只有在实在不可避免时才可使用。这样的触键法确保了手的稳定性,这在演奏早期音乐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有意演奏地流畅而又均匀。此外,最早出现的钢琴并没有现代大型乐器这么宏大的音量。因此, 莫扎特总是标记“f”, 但我们不能只依照纯标注的意义去演奏:它们往往仅相当于“mf”。另外,某些怀疑并非莫扎特原作的作品,虽然长期以来被视为他的作品,但此版本并未将它们收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