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兴趣至上还是基本功为王?一场少见的钢琴教育大论战 博雅小学堂
内容
兴趣至上还是基本功为王?一场少见的钢琴教育大论战 博雅小学堂




《99.9%的孩子学钢琴的方法,或许并不合适》(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一文在博雅小学堂发布后,在家长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爸妈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学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们特把昨天的讨论整理如下。有交锋视野才更开阔,一位妈妈说的好:“交锋才能将事情摊开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盲点,或者弄清楚之后更坚持自己。”


正方
反方
VS

正方:说的对,用不着按照钢琴家的标准来培养孩子


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


北京保禄保拉妈:我倒是觉得无不可,我对孩子的钢琴就是个爱好,培养一下乐感,弹几首曲子,如果可以,我希望专业的老师来教他弹那些他会唱的儿歌。我自己小时候学二胡,太苦了,苦到半途而废。


北京小宝妈:我认为文中妈妈侧重点是把激发和保护兴趣放在首位,因材施教,而非不惜抹杀兴趣一味追求基本功,现实中的确有太多孩子和家长为学琴搞得苦不堪言,很难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感。


我朋友女儿弹钢琴,喜欢变奏改编搞创作,自己玩得很嗨,老师一个劲催她考级,我朋友说不打算考级,就慢慢学,开心玩。娘儿俩还经常四手联弹呢。我觉得,这样的家庭氛围就挺好的,生活中充满音乐。


二、学琴的目的并不在于要练得多么专业,开心休闲就好


东莞觉妈:我同学两公婆,都是音盲,女儿从小学钢琴,穿过半个广州城去老师家里学,初中住校后没有条件弹琴了,就周末自己打印一些曲子出来弹,今年高考,平时会弹钢琴放松,我以为这就是学琴的最高境界了。家长无压力,孩子有乐趣。


郑州旺妈妞妈:我儿五岁半学琴,三年级结束时因为时间紧张,而且出现了近视的情况就把琴停了。现在可以自己开一些曲子,开心的时候就自弹自唱。对于我这样一个音乐盲来说很满足了。


三、喜欢作者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


北京伊伊妈:完全赞同她的野路子,和我最初的想法高度吻合,就是没有人家辣么善于文字总结。我挺她!


土屯嘟嘟妈妈:在加拿大我给孩子找钢琴老师的过程,就有搞二十几年音乐专业的老师这么教孩子,有一个好处是从一个孩子喜欢的曲子入手去学,那个兴趣是很快出来,很高的。


我也碰到过已经是专业演奏水平的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向我抱怨小时候最失败的经历就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当然后来她的的第二个老师是一个高水平的俄罗斯老师,即教基本功,又保持她的兴趣,培养她的音乐素质。




反方:杨太太的方法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一、基本功必须重视,不能急于求成:


土豆爸爸:

1.浮躁和自我确实是这个时代的气息,浸透在骨髓里。

2.可以因着兴趣,不功利的去学一样东西,但应该有一种要玩出专业范儿的志气。否则(想来)今人应该会嘲笑庄子的雀鹏之辩吧。当下社会对努力的认识,对快乐的认识,对学习的要求,对成绩的看法,对成功的定义,对认真的理解……都还在“路上”……


Kiki:钢琴陪久了,冷眼旁观,其实就是练要静,要慢,要控制,要清晰,要忍耐孤独(目前没孤独都是老娘陪伴着)博雅里推送了暂停更新的杨太太的旧文,我觉得不太同意呢,那是“疯狂钢琴”的学法,爱丽丝,梦中的婚礼等是多俗气的曲子啊!


北京小侠妈:儿子刚开始拉小提琴的时候,老师为了鼓励他,跟他拉二重奏,非常好听,就这么一路学下来了。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真心觉得基本功太重要了。现在再拉去年的曲子,都觉得好听多了。所以觉得上述文章太扯,零基本功硬弹出来的曲子,实在是对不起听众,充其量是就像ktv不着调的自娱自乐而已。问题是,你看到谁请老师教自己在ktv如何唱歌么?


长沙丁&渌妈:我自己是初一开始学电子琴的,条件有限没有专业老师,是一个野路子老师,那种工人文化宫啊歌舞活动中的核心力量那种,当真是上来就学四小天鹅、大海啊故乡这种。我昨天在才艺群看到这篇就在想,这路数和我的经历还挺像,但如果不能再接受专业练习和指导真的走不远,兴趣倒是一直有。


北京小宝妈:基本功本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螺旋式提升的,因材施教,殊途同归。我更希望孩子怀有浓厚兴趣并以愉快心态去训练基本功,而不是痛苦地面对。去掉急于求成的功利之心,才有可能去欣赏音乐、享受音乐。


Rain:艺术存在的意义是熏陶人们美好的情操。人们利用艺术的美感化社会?鸭梨,宣泄负面情绪。当你想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时,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请大家都用正确的思想美好的心态去理解艺术吧,金字塔尖上的艺术家们,都是具备优良品德和传统的美德,他们也时刻接受雪亮眼睛的监督。


William爸:学钢琴的目的,在我看来,是:从娃儿手下出来的,是有表现力的音乐。“表现力”这个词,涉及面太广,我一时“编辑”不出来。作者眼里只有所谓“兴趣”,认为弹钢琴就是乐乐呵呵碰对键盘,对“表现力”没有体现出哪怕是一丝丝的理解。 正如大家所谈的,表现力不可或缺的基础,是基本功。


学钢琴的附带收益,有很多:乐理(特别是西方音乐的记谱系统、和声系统、曲式、结构等等)、音乐想象力、鉴赏力、音乐史、耐心恒心... 只有扎实经历,才有对应收获。如何练得下去,是其中关键的操作环节。有很多适用的方法,刚才群里谈了不少,本人受益良多。但绝不是十岁开练、《致爱丽丝》起(改区的第一和第二插部,绝不可能完全无基础者,在2个小时内能碰对键盘的)、视伴奏为重要目标(在和声和节奏基础强健的条件下,即兴伴奏是件两个星期基本能学会的事)..


北京小鼓妈:学琴不但花钱,时间更宝贵,底子学错了,惨。


二、重点不在于怎么学琴,而在于找个好老师进行引导


魏老师(钢琴老师):她的职业说和钢琴没啥用,那她为神马还要继续教钢琴呢?总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呀,只不过是她自己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学会,所以她也仅限一定程度教学,这不就是没有完成学习的不良结果嘛?她能两周内教会4-6岁的孩子弹爱丽丝嘛?乐感是音乐的律动,能听出和声音程是视唱练耳!没几个孩子能不学习一段时间就听出来的。


我就有一个学生,爸妈都已经同意不学了,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下课后,我问他,你还学么,他最后说,还是学下去吧!他以前上课是看着时间算,最后一节课,他说今天怎么这么快就下课!所以我觉得还是看老师怎么引导学生,学生是否愿意接受。


茸妈:喜欢乐曲如同喜爱数学,练习曲(对俺家二年级娃娃而言)如同口算练习,根儿正(好老师)很重要,个人认为没有好老师,课外班内容:乐器也好,各学科也好不如不学。找到好老师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十分重视的。


花花妈:她强调趣味性这一面、贬低专业音乐教育的立论,人人学弹爱丽丝的做法都让人无语。其实中国的孩子普遍觉得学琴没有快乐,不是因为孩子太小学琴,而是因为没有找到好老师(在中国好老师本来就少,这个社会很难看到几个有幽默感的人呢)。还有类似把弹吉他和弹钢琴做类比的例子信口就来,也很让人无语呢。


北京保禄保拉妈:如果不是奔着成大家去,可以找专业的老师,用专业的方式学习练习,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孩子兴趣,培养音乐素质。选择老师务必慎重,最好带有表演经验。


三、教育孩子不能唯兴趣是从


小溪妈妈:作者的经验是特例。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没有推广的价值。小溪是没有过于浓烈的兴趣,但上课很专注,而且老师教的东西显然对他来说并不难,即便稍有难度回家过一次就拿下了。我从来不逼他练琴,他一周顶多弹三四次,每次三十分钟。我觉得追求个性是好事,但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特立独行不好。你无法一直给孩子一个提纯的、理想的环境,得让他自己区分噪音、乐音。适度大拨哄,在大拨哄里发展出的个性、方法才是真个性、真方法。


北京恒颂妈妈:您说的音乐学院博士的俄罗斯老师应该是在他初中或高中大学的老师吧?如果是那样那时他也比较懂事、接受能力也比小时候强多了。当然比起国内一般的老师,俄国老师可能更有方法。我想说的是对小朋友来说学器乐的过程肯定都是枯燥的,如果全凭兴趣练习,似乎到的水平太……我们只能说对待练琴调动我们家长的智慧,配合老师让孩子不要学得那么“痛苦”。


合璧儿:钢琴这篇读了总感觉是搅局来的。我认同学琴不应该太功利,追求很小的年纪过八级。但是就应该怎么学而言,我自己30多岁开始学,学到八级,深受基本功不扎实的苦。知道完全以兴趣为主导,“俩小时学会致爱丽丝“这种方法害人不浅。我成人学琴虽完全出于业余爱好。但也希望老师能认真对待学琴这件事,能把基本功强调出来,而不是任由我玩儿票。自己觉得很多时候钱花的很不值,没有被认真对待。



中立方:各花入各眼,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季朴妈妈:女儿一面应付考级曲目,一面自己跟网上学冰雪奇缘,因为看过电影,更了解音乐中的感情。但是那些枯燥的是练习基本功,不能少的。所以我觉得不要把考级当作目的,而是作为夯实基础的手段。


太原小喵妈2006:殊途同归,适合自己的继续坚持,不适合自己的就一定错误或浅薄么?不论数学或者钢琴,大道至简。


北京(华沙)稀奇妈:我个人挺喜欢每个家长真诚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感受的,然后说出理由,有交锋才能够将事情摊开来,让我发现自己的盲点,或者弄清楚了之后更坚持自己。所以很喜欢博雅能够抛出有点的话题,也真的喜欢死群里的爸妈了。


北京(华沙)稀奇妈:我觉得一般育儿的文章,作者常会有预设的一群读者,各位可能没见过家长逼诱孩子在走了音的钢琴上练习的情景;我身边一位三十多的日本妈和五十岁的韩国妈,异口同声:我热爱音乐但我恨死钢琴。我想作者是对这些家长在说话。


刚参加了女儿和孩子们的演奏会,13个孩子,有的年龄相仿,练琴年头相仿(四岁开始),同一个老师教,可以对比,一看就知道什么叫天分了,那简直是太明显了!这还只是一个老师的学生,也不是大阵仗。


所以,如果父母没什么音乐感觉,就给孩子找个好老师,作为父母心态放轻松也没什么不好吧,因为也有父母越用力越错的时候吧。当然,如果父母懂音乐,或者孩子有理由让父母看到一些不同,当然就是另一件事了。


哈尔滨和和妈:音乐本来就是美的,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正确的引导,也顺便带上自己,让自己也补补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家长的表现可以是“兴趣,热爱,享受”,而实际所用的方法还是要科学,要有研究吧,根基总还是要坚持的。


中国最好的儿童人文网络电台,通过打破学科界线的儿童节目+父母交流构建家长与孩子终生学习的互联网社区。


长按手印关注博雅小学堂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提取对应内容: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人文地理

文学 | 绘本 | 民俗 | 英语 | 鑫妈故事会

投稿:tougao@boyakids.fm

商务合作:BD@boyakids.f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更多精彩节目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