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剖心剖肺真情实感style的德扎粉,对甫看官摄便觉画风奇幻的法语音乐剧《Mozart-L'operaRock) 兴趣有限,但是现场自有现场的魅力,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买了票,感受比预期有趣得多。正如皮老师说的。法扎其实是莫扎特人生的理想模式。
乐迷惯用的歌曲译名很能体现这一点,德扎的“惨淡人生"vs法扎的“活到爆”,一个用接连不断的痛苦+才能磨砺出璀璨的音乐,另一个总觉得最痛的也就是初恋嫁作他人妇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然后该沉迷写曲还是沉迷写曲,毕竟莫扎特是音乐在这世间的化身,这就是剧本设定的风格问题了。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德扎中的男二科洛雷多大主教,在法扎中彻底沦为了酱油,而曾经的酱油君萨列里,这次成为了比照性极强的男二,这种对抗关系中一方的变更阐明了一点: 如果说德扎中的沃尔夫冈,对抗的是科洛雷多大主教,即“权势”本身,那法扎的沃尔夫冈对抗的更多是“规则"。
Wolfgang Amadeus Mozart真是心很大了,他认为音乐和追求音乐的过程都是自由的,在宫廷里他依然视权贵为粪土,老板面前追逐亲吻着少女,伯爵算什么我随便怼,萨列里是音乐家我才给你看谱子,老板拦着我浪我就炒了老板,可谓一生不羁风中爱自由,就算萨列里算计我,我知道你音乐家的魂还没死,我们就还能互相谅解。
然而他对抗的“规则”几乎存在于除了莫扎特外的每一个人生命里。
Rosenberg伯爵、LaCavalieni为代表的规则受益者们讥讽、嘲笑,高高在上冷眼看着病重的莫扎特仿佛看着将被祭祀的羔羊不自量力。
对照组的萨列里,在色饱度极高的舞台上只有他的衣服是压抑的黑白深色暗绣,紧裹着身体的服饰和靴子,绷着的脸,斟酌的发言,阴沉压抑,连打在身上的光都是冷冷的。宫廷音乐家五个字,宫廷在前,为了地位利用规则百般算计莫扎特,只有在面对莫扎特的出色作品、面对莫扎特因自己的算计穷困潦倒濒死时,音乐家的魂魄才冒出头来挣扎一番。他活得几乎是leopold希望Wolfgang成为的模式,却在得到御用头衔后酒醉自嘲自己是“胜利的牺牲品”,奔逃到观众中躲避浮夸的围绕。
Florent Mothe - Le bien qui fait mal
Florent Mothe - L'Assasymphonie
特别喜欢Flo对于“美好的痛苦“和“杀人交响曲”的诠释,情绪和自我认知的撕裂感让人汗毛竖起,同时他无力地任由群舞拉扯推操和禁锢的样子特别带感。
Leopold深爱家人,在儿子沃尔夫冈身上寄托了深厚期待,他认为儿子应该追求的成就是发挥天赋写出好曲子,得到科洛雷多的认可,得到更好的薪水乃至更高级别权责的追捧,“货予帝皇家”,他顺从于规则,一生从未质疑和超出过这种思维惯性,天然地无法理解沃尔夫冈纯粹追求写想写的好音乐的追求。
Nanner始终是支持弟弟事业的温柔姐姐模样,只在父死时的《睡吧我的天使》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光芒被弟弟所遮掩的迷茫,最后还是希望父亲安息,全剧中也从未责怪过“不懂事”的沃尔夫冈。
康斯坦茨出身于势利的家庭,却纯贞地体贴爱怜着莫,加上模范好妈妈Anna Maria,沃尔夫冈终究还是个在完整而温暖的家庭中被疼爱的孩子,这点和《莫扎特传》中的记载已经完全不同了。
剧情有其薄弱,本剧的成功在于其音乐的质量和舞美的丰富层次,利用灯光和人物站位做空间分割极为锐利,慢慢闭上的墙外约瑟夫二世和众人一派欢声笑语酒热正酣,门内萨列里光线惨淡挣扎无门。Anna-Mara病危未死时已经开始举行的葬礼、也许并不现实存在的小丑、死神挥舞的镶刀全都象征意味浓重。
这次沪版卡司半数以上都是原卡,质量保证,甚是喜闻乐见; 扮演Nannerl.阿洛莉西亚和康斯坦茨的都是新面孔,目前两场听下来气场稍弱,阿洛少了点仙气,小康嗓音辨识度颇高,粉红金属感,听着有点挠墙。
近年国内引进原版音乐剧的质量越来越高,本剧还是很值得刷一刷的。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开演盛况
推荐阅读
购票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