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音乐这条路孤单吗?也许很多人看多了聚光灯下的音乐大师,他们时而浪漫、时而唯美,所有的音符从指间行云流水,来去自如。然而不管什么乐器,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想想那些琴童儿时苦练的模样,这条路上没有太多赞美,一定是孤单的。
中国是全世界学习钢琴人数最多的一个国家。钢琴家刘诗昆曾感慨:“现今300多万琴童中,有百人之一成为钢琴家,也已经是恐怖的数字了。”陈萨则是这么多琴童中走出来的佼佼者。作为技巧派高手,陈萨曾在音乐节上弹奏了一些基础入门的“小作品”,如:《土耳其进行曲》、《献给爱丽斯》……这些被琴童们在10岁后就弃练的曲子,回到她手里,另生出一番光彩。
近年来,陈萨已被公认为当今最具魅力的钢琴家之一。她在2000年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以及2005年的范•克莱本钢琴大赛中的出色亮相为她打开了国际演奏生涯的道路,越来越多的观众倾心于属于陈萨的声音。
回顾琴童时代,陈萨出生于中国重庆的一个艺术之家。母亲是一位舞蹈演员,父亲是一位圆号演奏员。在父亲的启蒙下,她六岁第一次接触小提琴,九岁跟随但昭义教授学习钢琴。陈萨的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但一台钢琴却要两千多元。父母只好把家里的录音机卖了,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为女儿买了第一台钢琴。陈萨的妈妈说:“很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小孩都在外面跑,都在外面玩,她就坐在那里练琴,她说没有童年。”
因为重庆没有正式的音乐学校,陈萨的父母专程赶到成都,找到了成都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师但昭义,为了赶往成都上课,陈萨每个周末都要坐通宵的火车来往于重庆和成都之间,她不仅要在火车上做功课,有时还要睡在地上。陈萨10 岁便赢得全国钢琴邀请赛少年组第一名,但她也为了练琴没少吃苦头。
陈萨 李斯特《旅行岁月》选段
陈萨在汉诺威大学的钢琴导师阿里·瓦迪说:“陈萨的童年并不顺利,我想一个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会成为一个较好的艺术家。因为她体验到人生的各种滋味。””
陈萨不断受邀与多个重要乐团合作演出,其中包括伦敦爱乐乐团、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德国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法国广播交响乐团、 日本NHK 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等乐团,合作的指挥家包括西蒙•拉特尔爵士、郑明勋、谢苗•毕契科夫、法比奥 •路易斯、瓦西里•派切克和余隆等等。
某些练琴的时刻,演奏中灵光乍现的瞬间,都会让陈萨觉得自己和音乐有缘。“感觉不像是你在弹,所有的东西自己就流淌出来了。那是最返璞归真的时候。”她因此觉得,弹琴更多是一种交流。“音乐是很自然和微妙的东西,你只可能跟它邂逅,不可能抓得太紧。因为你牢牢抓住的部分已不是音乐了。”
哪怕音乐环境再过浮躁,依然要坚持自我,甘于寂寞。现在,陈萨大部分时间是独自一人在世界各地演出,每年演出60多场音乐会,她经常穿梭于欧美和亚洲各地的音乐厅。生活上的许多繁琐问题也只能一个人去应付。陈萨说:“我觉得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必须学会如何来享受孤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享受孤独,却甘于寂寞。
10月12日,陈萨与享誉国际乐坛的立陶宛国家室内乐团强强联手,精彩奏响充满激情与浪漫的音乐盛宴,敬请期待。
路易齐•波凯里尼
Luigi Boccherini A大调第3号交响曲 作品35
Symphony in A-major op.35 no. 3 G 511 (12’)
莫扎特
A大调第12号钢琴协奏曲K.414 独奏:陈萨
Piano concerto No. 12 (26’) Soloist:Chen Sa
Balys Dvarionas 《在湖畔》 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做
独奏:Džeraldas Bidva
“By the Lak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5’)
Soloist: Džeraldas Bidva
(曲目以演出当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