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书闲时间 关注美好生活
很多教科书上会把贝多芬尊为乐圣,这个称号一听就是中国化的,比如书圣,武圣,诗圣等等。我个人来说,不是很喜欢这些称号!
首先,这样的称号一般都是给古人的,但是这种过分推崇古人,把古人放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上的态度,我认为并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因为这些古人被尊为圣人之后,那几乎就是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你不能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
但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古人,他的知识积累,他对世界的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超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如果所有事情都以他们的言行为指导,那恐怕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很难进步了。
我说贝多芬被称为乐圣,这是中国人的说法,依据也并不只是上面的猜测。任何一本西方人写的贝多芬的传记,,在介绍贝多芬的时候,只是会说他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作曲家,绝不会说他是什么乐圣。
那么,贝多芬到底是如何在咱们这儿变成乐圣的呢?
贝多芬是被介绍到中国比较早的音乐家,1906年的时候李叔同在日本创办了音乐小杂志,虽然编写于日本,但是运回国内,在上海发行。
所以这也算是中国比较早的音乐期刊。这个杂志的扉页上,就是李叔同用碳棒绘制的贝多芬画像,并且也是在这个杂志里,李叔同写了一篇名字为,乐圣比独芬的文章。
当时李叔同这样去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很推崇贝多芬,又很希望能用贝多芬的抗争精神鼓舞当时的中国人。但是呢那时候几乎是没有几个国人听说过贝多芬的,比独芬这样的翻译,应该也是李叔同自己音译的,那么把贝多芬尊为乐圣,也就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和认同。
但是贝多芬在西方文化里,他并不比别的音乐家更接近于圣人。李叔同给贝多芬取的这个称号,流传到现在,以至于很多介绍贝多芬的文章,书籍都会说,贝多芬因为他的伟大,被后世尊为乐圣。这个称号本身,就有点和贝多芬本人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相背离。而且事实是,贝多芬只有在中国被称为乐圣。
其实呢,李叔同这样命名贝多芬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但现在来说,贝多芬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足够了,加上一堆莫名其妙的头衔,反而会画蛇添足。
而且加头衔和称号这种行为,往往来源于缺乏自我认同感,所以只好靠这些东西来给自己壮壮胆,似乎在名字前面不加个某某协会会员或者主席等等之类的,别人就不会认同自己。
真正的大师,是不需要这些头衔的,比如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不需要他是乐圣,也不需要他还是维也纳音乐协会会员,对吧。
西方人自己都没说贝多芬是乐圣,巴赫是音乐之父,而跑到中国的教科书里,就莫名其妙多了这些头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
咱们多年的教育制度,让人不自觉的会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所有事情,一定都是有个标准答案,或者权威的解释的。所以,也就会习惯把那些权威人物完美化,神圣化。
仿佛只有完美无缺的人,才称得上伟大,但是要我说的话,那些伟大的人,他们同样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也会有暴躁,愤怒,优柔寡断这些情绪,但是这些并不会让他们放弃独立思维,放弃坚持内心的追求,所以他们才伟大。
人很容易不知不觉的就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并且自己感觉不到。这就仿佛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走路,很容易就不知不觉的迷失了方向。所以坚持做自己,其实很难很难。
贝多芬即使不是一个音乐家,他的性格魅力也已经很吸引人了,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很清楚,他想要做什么,他知道他那些期望世界平等自由的理想,很可能只是乌托邦,但是他呢,仍然愿意做那个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即使他知道冲上去会撞个头破血流,也没什么能夺走他选择头破血流的自由。
这些咱们以后再仔细讲,但是贝多芬有缺点吗?
当然!在别人看来,贝多芬暴躁易怒,说话做事非常情绪化,有的是缺点。不过,贝多芬不在乎,所以,别人怎么看,永远都是无所谓的,不会成为他追求理想的负担。
我看节目的留言知道,有些小朋友也会听我的节目,所以我特别想和你们说一句话,就是:
人没有完美的,即使那些伟大的人也一样,所以,也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或者有权力去要求你完美,虽然追求完美也是没有错的,但是接受小小的不完美,不去过多的在乎别人怎样,能让你更加自信,也就更有能力,去实现你梦想里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很可能梦想里的东西看起来离你很远,所以,那就更要放下那些毫无必要的负担。
和别人一样,这很容易,但是和别人不一样,就很难。
就像罗曼罗兰在以贝多芬为原型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里面说的那样,很多人成年之后,其实和死了一样,因为他们日复一日的,过着别人眼里的生活,再也没有做过自己。
贝多芬追求的平等,不是所有人都一样,而是,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并且欣赏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我想,这才是一个文明最伟大的地方。
想收听孤山老师的音频节目可以在喜马拉雅查找
:《艺术世界漫游指南》
《跟着音乐漫游世界》
往期回顾:
1、莫扎特(一)萨尔茨堡的奇迹
2、舒伯特二:微笑着唱一首悲歌
3、《霍乱时期的爱情》究竟是马尔克斯最现实还是最魔幻的作品?
4、关于法国关于巴黎的一些杂感|寻走法兰西
人有空时去看看世界
心若闲时来读本好书
On ne voit bien qu’avec le cœur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