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有人大骂主办方,有人缺钱上综艺,“歌坛清流”的口碑怎么还不崩?
内容
有人大骂主办方,有人缺钱上综艺,“歌坛清流”的口碑怎么还不崩?

如今的华语乐坛泥沙俱下,充斥着很多旋律上头、粗制滥造的“口水歌”。

而在音乐审美普遍“下沉”这样的情况下,守住底线的人就成了清流一样的存在。

“不为走红,只为音乐”的坚持,让人淡如菊的清流歌手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这个浮躁、拜金、重名利的圈子格格不入。

明星都很喜欢标榜“人淡如菊”的人设,但真正人淡如菊的清流,并不需要刻意营销,因为大家都看在眼里。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些人淡如菊的歌手,他们的人设和口碑什么时候会崩?这个担心真的有些多余,因为“清流”就是他们的真性情。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音乐诗人”李健,可谓是内地歌坛的学历“天花板”。与高学历所匹配的,是他更高的艺术追求。

不注重房子车子,把物欲放得很低。即使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在寒冷的四合院,他也会为一首新写的歌欢欣雀跃。

有人问他,是如何度过低谷的那几年,李健却说,没有所谓的“低谷”。

无论出名与否,他都一样过着日常的每一天:“那些年,在外人看来我是沉寂的,在我看来却是沉积”。

李健在大学毕业后,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领到了“铁饭碗”的工作。后来与卢庚戌搭档,组成“水木年华”。

2001年,“水木年华”的第一张专辑《一生有你》火遍大街小巷,豪取5白金的专辑销量。

“忠于音乐”的李健却选择在最火的时候离开组合,这仅仅是出于“音乐理念”上的分歧和对“音乐的追求”。

在当时看来,团队的前景一片光明,脱离团队的下场则是从零开始。

即便如此,李健仍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水木年华。这份坚持音乐的勇气和决然着实令人钦佩。

没有刻意的讨好大众,没有改变对音乐的执着,没有急着让世界看见他的成果,一如他踏实沉稳的性格,平静的等待着世人的认可。

正如十几年之后,他依然可以做到在《我是歌手》爆红以后,跑到国外“避风头”,等待观众对自己的迷恋“降温”。

因为他太清楚,人红歌不红,才是最危险的。他相信自己永远可以用音乐作品说话。

如果演员、歌手都有这样的觉悟,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烂片、烂歌。可惜大部分人都没这个觉悟,这也是李健这股清流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华语乐坛的音乐人里,论及风格跨度最大的,如果把窦唯排第二,第一名可能就“难产”了。

窦唯从他早期《黑梦》的嘶吼,《无地自容》的决绝、《艳阳天》的京腔,再从《幻听》的平和转入到《雨吁》《口音》的呢喃。

到了后面,《三国四记》《后观音》《暮良文王》这些作品干脆连人声都没有了。

此前有网友分享在音乐节现场感受窦唯“仙气”的经历。

窦唯带着他的《殃金咒》上台,整整50分钟的演出,没有一句歌声,满场都是奏乐,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

然后在观众们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呐喊声中,结束了这场体面的演出,大步流星地淡定离场。

上世纪的红极一时、如今的归于平淡,放在别人身上可能是人生低谷的剧本,但是于窦唯来说,除了音乐,一切不必须的外物都是累赘!

在流量和爱豆“批量打包”发新歌的时代,除了一些摇滚乐的“老粉”,很少人会注意到窦唯陆续发行了自己精心打磨许久的《宋词》《元曲》等新作。

虽然只卖十块钱一张,但这位昔日的摇滚巨星依然吃了音乐市场的一记“闭门羹”,销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其实这两张专辑无论是“将宋词元曲融入时代旋律”的巧思,还是精致考究的编曲制作,都甩流量们的“口水歌”好几条街。

即使被市场抛弃、被听众淡忘,窦唯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追求。赚够了两个女儿的嫁妆之后,窦唯就活成了老年版的“李逍遥”。

他轻松又潇洒地在音乐的江湖中肆意闯荡,被拍到一身邋里邋遢的样子也毫不介意。

拒绝商业邀约和音乐综艺的邀请,只醉心于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窦唯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音乐人,他也可以归类为艺术家,同时他还是摇滚精神的化身。

2019年的热播综艺《乐队的夏天》中,朴树“罢录事件”可谓是人尽皆知。

人家节目还没结束,他就起身跟大家告别:“到点了,我得回去睡觉了。”

奇怪的是,对于这样“大牌”的行为,观众并没有群起而攻之,反而直呼他可爱。

只因为这个人是朴树,而随性和率真一直都是朴树的代名词。

朴树在他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逃离了人们的视线,他真不是耍大牌,也不是摆架子,这是他骨子里所透露出来的东西:不愿意跟娱乐圈同流合污。

原以为他只是短暂的回避,没想这一走就是十年。想要赚眼球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可他这辈子都宁愿低调到尘埃里!

每当朴树的身影出现在综艺上时,大家都会开玩笑地说:“看来朴树最近又缺钱了”。

这位音乐圈的怪人既能选择在《那些花儿》《白桦林》爆火之后从巅峰隐退,又能在《跨界歌王》上坦言来帮唱就是因为缺钱。

既能守住自己对音乐的坚持,又能大大方方、敢想敢做地去解决自己的窘境,我想这就是这位才华横溢但内敛沉默的“大叔”的独特魅力所在。

只要有朴树在的地方,评论中也是一水儿的猛夸:

“人到中年却还活得像个少年,一定很不容易吧!”

“他的声音,二十年如一日的干净!”

“朴树没有商业化,他还是一个真诚并且不愿意屈服的人。”

生活中的朴树也是感性又低调,租房住的他,却可以随便借给并不熟悉的邻居30万元。

即使朴树是个现实生活中的“怪人”,却没有人可以否定他在音乐上的才华横溢。而另一位”歌坛清流"许巍却与他迥然不同:他在音乐圈中也依然是褒贬不一。

在崇尚野性和反叛的摇滚圈里,许巍无疑是一个“异类”。

作为一个摇滚歌手,许巍的歌里处处都是令人大跌眼镜的平和:既没有声嘶力竭的愤怒,也没有睥睨一切的狂野。

他的旋律、唱法、编曲都简单干净的近乎“平庸”,但在这种极致的简单之下,却暗藏着一种纯净的力量。

许巍,一个爱音乐的人歌单里共同的名字,他一开口就会让人泪如雨下,恍惚间那些少年时的往事涌上心头,那些誓言与梦想和那些追梦的故事渐渐变得清晰。

但谁又曾想到,其实他与我们一样,曾经有过叛逆的青春,曾在孤立无援的城市打拼,也曾独自面对质疑与嘲笑。

甚至因为患上抑郁症,他不得不每天都在与自杀轻生的念头做斗争!万幸的是,在父母的感化之下,许巍终于从抑郁症的魔爪中逃脱了出来。

而历经心理伤痛的折磨后,许巍意识到了平和和快乐的力量。他把诗经宋词结合,让现代摇滚变得独特独立,有了空灵的韵味。

这不是投降,更像是一种和解,和黑暗、灰暗、徘徊、无望、绝望、山重水复的和解。早期的许巍是精神的追逐与满足,现在的许巍是心境的感悟与表达。

不管熟悉或者不熟悉赵雷,大家应该都会对他在2017年的一次巡演中,在舞台上对主办方爆粗口的事情有所耳闻。

这样的模式,我想我不会重复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这样做下去,我想应该很多歌手,就做废了!

我真的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有一天我做的不开心,即使给我再多钱,我也不会再做这件事!”

2017年,一曲《成都》的爆火在华语乐坛迅速地掀起了一股民谣风。

而这股音乐风潮的“幕后功臣”——《成都》的创作人赵雷却销声匿迹,爆红之后他厌倦了在无数的巡演中赚快钱的方式,刻意把自己“藏了起来”。

明星云集的娱乐圈,不乏在聚光灯下、舞台之上“大放厥词”的人,但拿了主办方的钱、骂主办方让他唱成名曲,这种自己砸自己饭碗的人,还真不多见。

但我敬赵雷是条汉子!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把音乐流进血脉里的男人。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但赵雷不屑于这么干。对于一夜爆红,赵雷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因为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写的民谣之所以足够动人,是因为多年的流浪经历带给了歌曲浓烈的烟火气和人文气息。

而爆红意味着被大众过度关注,意味着自己自由肆意的流浪将会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赵雷是难得的“有情怀”“有故事”的歌手。

他的歌曲不是都市男女的无病呻吟,不是电视剧里的狗血青春往事。无论是《成都》还是《阿刁》,都是沧桑的、带着生命的厚重的人间故事。

为了他的“音乐情怀”,赵雷可以放弃大学录取通知,在全国各地辗转流浪。他组乐队,在酒吧、地下通道驻唱,日子过得清贫艰难却又自由快乐。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宝贵的流浪经历,才让他得以在穿梭之间看过世间百态,给予了自己的创作以生命和真实的力量。

许嵩:让人回味悠长的一碗清酒

一提到许嵩,许多人的第一印象要么是“QQ音乐三巨头”、“非主流”、“网络歌手”。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他算得上是歌坛里难能可贵的一股清流。

在“三巨头”同时陷入低谷期之后,许嵩选择了转型幕后,继续他的词曲创作之路。

2009年,许嵩首张一手包办的专辑《自定义》推出后,在毫无宣传的背景下卖出了10000张,不少唱片公司由此向他抛出橄榄枝。

原来,许嵩签约前就开出条件,公司不允许干涉创作部分,只负责市场营销,因为“音乐就是纯粹的,不允许任何商业杂质的含混”。

如此严苛的条件,让大部分想捞快钱的唱片公司望而却步,毕竟没有人愿意花那么大的价钱培养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网络歌手”。

而反观当下的娱乐圈,有几个小鲜肉能够做到走红后还坚持初心做音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果说走红是运气,那么洪流之中选择坚守的许嵩,就足以令人钦佩了。

从《苏格拉没有底》到《大千世界》;从《乌鸦》再到《呼吸之野》;从不入流的网络古风到有态度有表达的先锋音乐。

而坊间流传的那句“演员不黑胡歌,歌手不黑许嵩”,就是对许嵩在音乐上的努力和认真的最大认可。

梁博参加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一夜爆红,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反倒过上了“隐士”一般的生活。

除了一个“好声音冠军”的头衔,梁博并没有沉迷于一夜成名之后娱乐圈鲜衣怒马的日子。而是默默考取了吉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开启了他崭新的音乐求学之路。

放下冠军光环谈何容易,而梁博似乎举重若轻:“在音乐上我有一些承受能力,人生中我才二十一岁,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

为了不被外界的关注所困扰,他于巅峰沉寂,于沉寂中厚积薄发。

同期选手平安、吴莫愁、金志文、吉克隽逸等人,依靠好声音的选秀打响名头之后,他们的广告代言、各种商演都接踵而至。

相形之下,冠军梁博的“沉寂”,让大家都忍不住有些疑惑:梁博是不是被“封杀”了?

没错,梁博的确被封杀了。只不过“封杀”他的,是他自己而已。

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捧红了大批选手之后,大家都趁着热度捞金,梁博却反其道而行之:求学上进,出国“镀金”。

他把自己与娱乐圈隔离开来,把自己和明星区别开来。

拒绝一切商演,破釜沉舟般断了自己的财路。这是梁博的选择,我大写的服,起码我自己做不到像他那样的淡然。

因此,在2017年的《歌手》上,已经销声匿迹整整5年的他才能凭借一首《男孩》一鸣惊人。这几年磨一剑的勇气和坚持确实令人钦佩。

古人言,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些真正的歌坛清流,更像是这个时代的“隐士”。

总体而言,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颗自始至终纯粹做音乐的赤子之心。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身处其中的人很难独善其身,因此才把这些“清流”衬托的更加难能可贵。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