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游曲的名称源自十八世纪,主要指小型室内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组曲。莫扎特共写了23首嬉游曲,编号的有17首,作品第二号中的《D大调嬉游曲 K.136》最为著名。此曲创作于1772年,据说当时萨尔兹堡一位著名作曲家生病,遂请16岁的莫扎特帮助完成别人委托的弦乐二重奏。如今人们之所以还能记起这位作曲家,就是因为莫扎特完成的这首《D大调嬉游曲》——有时也被称为“ 萨尔兹堡交响曲 ”。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在各声部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呈示的第一主题生动活泼,富于动力性,犹如春天的溪水欢跃地奔流。
这一轻快的主题奠定了整个乐章欢快的基调。这一主题反复以后,乐曲呈示第二主题。展开部主要以第一主题的素材为核心发展,在展开部的后半部分,乐曲转为小调,形成乐曲色彩的对比。再现部重新出现了呈示部生动活泼的气氛,最后平稳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3/4拍子,奏鸣曲式。
刚开始是行板主题,随后乐曲先后出现两支新的咏叹调那样流畅而富有表情的旋律。展开部很简短,音乐平稳地进入再现部后结束。
第三乐章——急板,D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轻松跳跃,第二主题是音阶式的上下起伏,然后整个呈示部反复一遍。展开部将新出现的主题作赋格式的发展,经过再现部后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本文首发于嘉一积木童话微信公众号(jiayitonghua2007),欢迎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文所有文字版权皆属于作者宋嘉一,欢迎分享朋友圈,但未经正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