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古典音樂
这首《降E大调钢琴与管乐五重奏》,K.452,严格说应是《为双簧管、单簧管、圆号、低音管与钢琴而作的五重奏》,作于1784年3月30日。
共3个乐章:
广板转中庸的快板,降E大调,有序奏的奏鸣曲式。序奏开头动机在各乐器间交互出现,反复多次。转主部后,钢琴引出第一主题,以双簧管为中心反复。经过部钢琴奏快速音群,钢琴与管乐以对话方式显示第二主题,钢琴以结尾乐句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降A大调由钢琴奏第一主题,经降B大调、C小调而至F大调,双簧管、单簧管接替,在低音管、圆号、钢琴间传递而回到原调,再现部与呈示部类似,由钢琴再现第一主题,再以原调再现第二主题,钢琴与管乐器对话,华丽地过渡到强奏结束。
小广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平静的第一主题以管乐为主,偶尔加入钢琴,在经过部,管乐在钢琴的琶音上对话,然后钢琴提出F大调的第二主题,单簧管予以模仿。发展部变成使用新旋律的中间部,由圆号主奏,各乐器传递,钢琴奏分散和弦。再现部按呈示部原样,第二主题以原调表现。
回旋曲,小快板,降E大调。回旋主题先出现在钢琴上,双簧管反复。然后副主题出现在双簧管,钢琴发展。钢琴再现回旋主题,双簧管反复后进入C小调,中间主题出现在双簧管,后半段转为降E大调。华彩之后,自然地再引出回旋主题,通向尾奏。
贝多芬曾模仿莫扎特的这首作品,写下了Op.16,编制一模一样,这一首也是很好听的,但与K.452相比,无论从乐曲表达的氛围,意境的渲染,衔接处的浑然天成,都有一段距离,以我目前的聆听范围,可以这样说:莫扎特在管乐室内乐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管乐器: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巴松管,各有独特的音色,他们中的任一件,与乐队搭配,都会产生美妙的声音,于是我们听到了悠扬、醇美,感受到快乐,抑或忧伤。但这些乐器出现在同一首乐曲中,如同调色板上的红澄蓝绿,会绘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吗?
在维也纳最为忙碌,但又春风得意的日子里,28岁的莫扎特写下了那首特别的K452,证明了他是一个玩转乐器的绝顶天才。1784年,他在给其父亲的信中说:“三次订票音乐会一开,我名声大震。特别是在剧院举行的那场大获成功。我为音乐会写了二首辉煌的钢琴协奏曲(K450、K451)和一部木管与钢琴五重奏(K452)。后一曲赢得的赞赏极为热烈。我最引以为荣的是在这些音乐会上听众绝无倦态。”让听众绝无倦态的那支调色笔是什么?仍是钢琴!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巴松管同时出场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778年他便写下了降E大调管乐协奏交响曲(K.297b)。6年之后,仍是降E大调,他用一架钢琴代替乐队,穿针引线,再次让四件管乐器和谐共处,奏出了满园的春光明媚。在这首乐曲中,我们看到了处于人生最鼎盛时期的莫扎特——志得意满,一派祥和。
整首乐曲,钢琴始终以流畅的旋律,呈现主题,与各种管乐器对话,并起到衔接的作用,还要衬托管乐器,绝对是最为忙碌的主角,但我们听不到一丝一毫的杂乱,莫扎特已将一切都安排得那么的,妥贴而又自然。尤喜小广板的宁静,这是一种脱离尘世的宁静,没有纷争,留下的只有素雅的纯净。回旋曲中首先出现了钢琴的跳动节奏,宁静的氛围稍稍被打破,并带动了管乐的情绪,色彩略有加重,但音乐仍然是那么的祥和。在带来如此愉悦的同时,我们不由地叹服莫扎特调和音乐的天才。
1777年,莫扎特在家信中说:
我不会写诗,因为我不是一个诗人;
我没有能力把对象安排得有光有影,
因为我不是一个画家;
我甚至也不会用手势和体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为我不是一个舞蹈家;
然而,这一切,我都可以用声音来做到,
因为我是一个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