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嘿,爱丽丝,给你我的爱
内容
嘿,爱丽丝,给你我的爱

   初雪过,绵绵雨,撑伞,彳亍,天昏暗,人匆忙,仰面,叹息。

    万圣近,多狂欢,孤独,怆然,季秋末,孟冬临,困守,囚禁。

        

    美好的生活被我过成了三点一线,怎奈这并非我本心,有了一份责任就会增加双倍的倾心。停笔数天,一则是因为授课繁忙,身疲体乏。二则是学业压力无力喘息。累了,就听听贝多芬,每当想起一些事,总会出现他的音乐在脑中萦绕。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这首作品置于贝多芬的全部创作里,并不是最绚烂夺目的,既没有交响曲那么大的体量,也没有32首钢琴作品那般的复杂技巧,但它却有着贝多芬特有的柔情蜜意。它像是在崇山峻岭中默默开放的一朵小花,给人一种特有的隽永。


    整首谱子的曲式是典型的回旋曲式,并且其重复出现的主题——主部是再现单三,由此还可以说的更具体一些,此曲曲式是复式回旋曲式。全曲的调性主要由a小调组成,两个插部的调性各不相同,既有关系大小调转调,也有远关系转调运用。


    之下是个人的愚见,有分析不到位的还请有识之士指正,谢谢。

主部谱例如下:


    主部正如前文所说,其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再现结构是原样再现。A乐段一共八小节结构,内部乐句划分符合同则分的原则,为方整的4+4结构,两句旋律仅仅是结束处的旋律有不同,其他完全一致,旋律中运用模进手法发展。伴奏织体形态主要以分解和弦形式,大面积留白处理。A段和声是以稳定形态的主属功能和声贯穿,从而起确定主调a小调调性的作用。第一句停留在一级和弦上作半终止,但由于是主和弦的三音旋律位置,稳定性偏弱,使得旋律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直至最后停留于稳定的主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上结束乐段。(也有可能将此乐段分为一个8小节的一乐句乐段,并不是特别赞成此类分法,因为旋律中确实有一个呼吸气口,分为一个一乐句乐段也许是为了呼应其后的中段的一乐句乐段结构,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中段B乐段共六个小节,结构为一乐句乐段,调性先由主调a小调变为关系大调C大调,中介和弦可以由前句结束的一级作为中介和弦,变为后调的六级和弦完成调性的变迁。由于调性的变化,旋律更加温暖,似是深情吐露心声。旋律中还是没有脱离A段的影响,逐级下降模进发展,和声是主和弦T–D7–TSVI,这里有一个阻碍进行或言之阻碍终止,使得旋律又游离到a小调上,但并未出现调性的导音#g,运用左右手交替的属音分裂八度,于第五第六小节中还出现了重属重导特性变音升四级音(#d),装饰属音e,从而侧面强调了调性回到a小调,并自然顺畅的导入了A段的原样再现。(第一次主部出现自带一次反复,其后主部出现未加反复记号)

    整个主部情感基调是温柔委婉之样貌,对待恋人总是快乐的,虽然带有一点点愁绪,但,谁让她是我的菜呢?


插部一与主部第一次再现谱例如下:


    插部一的形象与主部形象大相径庭,结构是一个单一部曲式,乐句结构不再是4+4,而是8+8的结构(第一句后叠入一小节侵入终止)。调性最开始转为主调的下属大调F大调,中介和弦可以是原调的一级变为新调的三级完成调性变化,其后又变为C大调,中介和弦可以选择在第五小节的主和弦上作为调性运动中介,变为C大调的四级,最后回到a小调,调性是经由第十一小节处的原调属和弦作为中介变为a自然小调的七级,其后接a和声小调的D6和弦,半音上行与导音的出现,起到巩固调性之功用(小节数是从插部进来开始数,不是从最初)。伴奏织体上来看,第一乐句采用不再是主部样式的伴奏形态,而是采用无缝填充的阿尔贝蒂低音作为织体,前五小节还有主持续音的F的持续贯穿。旋律的发展上也不在是主部形态,采用变化模进,两次大跳把旋律推至高点,旋即音阶下行缓冲动力性。第一句内部的和声相对比较简单,F大调:T–S46–D7(D34亦可,持续音分析和声可以只写原位和弦即可)–T(中介等于新调的S)–TSVI46–sII–K46–D7–(叠入到下一小节)–T。叠入一小节进入插部一第二乐句,此处叠入可不分也可分,但个人愚见应该要分,原因是不分则前句停留在K46上,也有同学会说,停留在属七和弦之上,请看这个节奏的进行上必然停顿不了,于和声上于审美美学观上于情于理皆应该停留于下一个小节的主音之上。但也有同学会说,下一小节主音的节奏更短,那怎么停?这不就是说明我之前所说,这是一个侵入终止,两句的停顿感被抹消,第一句的结束正好就是第二乐句的开端。再者,第二乐句的旋律与第一乐句相比,组合的节奏变得更加密集,旋律中运用重复发展手法,呈现了2+2的等长乐汇结构,其后4小节则采用重复与宽放手法,并出现主部中段B乐段的结尾处旋律,使主部的第一次再现流畅自然。第二乐句的和声:T–D2–T6–D34–T–S–D7–T–D34–T6–D34–T–S–D7(作为中介和弦,变为a自然小调的DVII)–a和声小调D6–D。

    插部一的旋律热情洋溢,感情饱满的都溢出来了,这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对自己朝思暮想的女神表白前的内心活动,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爱情的喜悦与狂欢。

    

    其后是主部的无差别再现,仅仅将反复记号省略而已。


插部二与主部第二次再现谱例如下:

    插部二其结构是由两个平行关系的8+9的乐句所构成的单一部曲式,相较于主部以及插部一,变化甚大。第一,伴奏织体采用持续音音型贯穿,并随力度增强,声部厚度增加。第二,出现了较多的离调色彩和弦,比起之前的稳定的主、下属、属等稳定的功能和声,有更多的色彩性。第三,旋律上不再是之前的单音线条,而是运用双音音程、三和弦、七和弦来填充旋律,声部厚度增宽,力度也出现了较大变化。第一句调性主要是a小调,和声依次是:t.p.__(主持续)DVII7/s(或写成DVII56/s)–s(或s6)–DVII7–t–s–sii56–DDVII7–K46–D7–t(主持续音a贯穿)。第二乐句共九小节,发展手法与第一句无异,仅仅是调性手法发生了变化,由a小调转调到相差两个调号的降B大调之上,中介和弦运用第四小节的那不勒斯和弦作为新调的一级过渡调性,其后的第六小节又转回a小调,同样用降B大调的一级作为中介变为a小调的那不勒斯和弦。和声依次是:DVII7/s–s–s–N(作为中介和弦变为降B大调T)–S46–T(作为中介和弦,变为a小调的N那不勒斯和弦)–N7–DVII56–D34–t6–D。关于中介和弦的选择,其实还可以选择在第三小节的四级变为降B大调的三级,原谅我比较想写出来那不勒斯和弦,个人认为以那不勒斯作中介会更好,并非仅仅为了秀知识量,只因为与其说这是转调,还不如说它是短暂性的离调处理,转调一般不会一步到位到新调的一级,因为这样的转调是不太完善的(并非不可以,只是作曲家一般不会如此处理,因为这样处理很像离调罢了),那么,也就有了在那不勒斯和弦那里选择作中介和弦的理由。插部二与插部一皆停留在开放的属和声上结束乐段,但与插部一不同的是,插部二结束后中间渗透出五个小节的连接,这并非无意,而是贝多芬的刻意安排,原因是,插部二具有较大的动力性、展开性,若是直接出现主部再现,则会出现明显的旋律断层,因为主部是温柔细腻的,插部二是狂放不羁的,两者之间需要一个缓冲地带,那么就是这五小节的连接的由来,连接的前三小节重复发展移高三个八度,其后两小节采用半音阶下行恰好与主部的旋律相接,进入主部的第二次再现。


    插部二的音乐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向女神表白遭到拒绝,给这热情似火的青年当头一盆冷水,失望吧,这就是现实,青年无法冷静,内心情绪也出现较大的波动,但恢复冷静以后,静静思考,觉得爱一个人不应该只争朝夕,毕竟,这是你的爱丽丝,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对吧,说不定就是爱丽丝给你的考验呢。所以,又有了那淡淡愁绪,些许忧伤的主部再现。


    主部第二次再现,与第一次出现无任何变化,若实在要找个不同,我觉得可以这样认为,内在感情是不同的,第一次那是初次印象,有点好感,但还是模糊,插部一则是产生了强烈的爱意并鼓起勇气告白,主部第一次再现,预示了告白并不成功,插部二就是男主爆发的时候,但最后冷静思索,还是决定要继续单相思爱丽丝,最后一次出现,就像是认识飞跃到实践,再由实践飞跃到认识一样,具有较为深刻的哲学含义。


    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吗?怎么可能,让我们来算一算小节数,全曲共105小节,连上第一次的主部反复共127小节。那么先不算反复,将105乘以0.618=>64.89小节处,此处正是插部二,也是全曲力度及戏剧性最强的地方。若是连上第一段的反复,共127小节,则是127*0.618=78.486≈75小节,恰好就是插部二与主部之间的连接,两种解释,无不看出,这首精美绝伦的钢琴小品,既有着ABACA的典型轮回舞曲的理性思维,又渗透了强烈感性情感,全曲的高潮处恰好是结构的黄金分割点,给人最佳的旋律享受,符合了审美美学观,岂不是贝多芬的天才设计?


    双十一就要来了,广大的单身朋友们,孤单并不是常态,贝多芬这么伟大的巨人还不是一样孤独寂寞吗?要享受单身生活,提升自己的硬件软件,我也跟你们同在,单身万岁。本来是献给万圣节的,一直拖到今天,忙,太忙。


    音乐考研和声曲式中西方音乐史培训。

    18考研最后课程已经公布,可以加我微信18673302734咨询。也欢迎19考研的学子提前学习。

    感谢大家,祝我们早日找到我们心中的爱丽丝或罗密欧。

长按可关注公众号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