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上晚自习,班级爱捉弄人的男森们会带着一脸夸张邪恶的表情跟女森们说:“今天放小鬼,回家路上要小心咯”。因为橘子家人没有信的,所以我自然不懂鬼怪之说,我还很好奇的问,“什么是放小鬼?”然后得到的解释是:“所有死去的人的鬼魂都会在今天出来...”
这是什么gui?吓得我退了十丈远!
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农历七月十五是要祭祀先祖的,跟清明是一个意思,哈哈,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
今天中元节,在上世纪也是个很热闹的节日呢,以往人们都要放河灯、烧纸钱等等,目的只是一个,祭祀家中已故的亲人。
这个节日不止是中国,其他国家也会过这个节日,比如泰国、日本、朝鲜、新加坡都有自己祭祖的方式。欧洲国家虽然不过中元节,但是在其他时候的祭祀活动中也是有自己的方式的。今天就来分享一首在祭祀活动中用到的音乐--《安魂曲》。
安魂曲
安魂曲其实也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荣耀经(Gloria)与信经(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
莫扎特这D小调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对妻子说:“我想为自己写一首安魂曲。”不料很快应验,瓦尔茨格伯爵来请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作。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绪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这首安魂曲一共分为14个乐章,莫扎特本人在1-10个乐章分别完成了声乐部分和旋律谱。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其中的第一乐章《垂怜经Requ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