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上海演出市场,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应该算是一个热点。这部首演于1999年的音乐剧讲述的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爱与痛,才华与悲剧,至今已经在7个国家上演,超过190万人次观看,并被翻译成7国语言。
应该说,《莫扎特》是当得起这一荣耀的。
整台音乐剧有53首曲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那首《阴影如影随形》(也有翻译成《如何摆脱你的影子》,其实我更喜欢最后一种翻译。)
如何摆脱你的影子
如何面对命运说不
如何能突破这躯壳
如何重塑新的自我
谁人能发问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
何所谓自由
如果无法摆脱自己的阴影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从呱呱坠地地那一刻,便陷入复杂而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中。个人是渺小的,但个人背后的历史、家族、未来……一切一切,力量却是庞大的。个体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为自己负责,更要为这种关系的总量负责。当一个人被给予的希望越大,这种责任也就越大。
当一个天才是荣耀的,但也是悲剧的。
当稚嫩的莫扎特在音乐会上享受众人“神童”的赞誉时,或许就注定了他要用整个一生为这个两个字买单。当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赞美,就注定了他已经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拥有简单却幸福的一生。
莫扎特的一生似乎都限于这两难之中。一方面,他持才傲物,不愿接受“宫廷乐师”这一卑微的身份,试图摆脱世俗的羁绊;另一方面,又不能免俗地渴望名利,他辗转于萨尔茨堡、巴黎、维也纳,希望被人们崇拜、敬仰,希望享受繁花似锦的世俗生活。:“莫扎特一方面有着享受生活的人性需求,另一方面又不想负自己的才华,这两者的冲突显然是有依据的。”
《莫扎特》里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星星上的黄金》。
一直觉得,如果莫扎特是孙猴子的话,那么男爵夫人就如同观音姐姐。在莫扎特的成长道路上,她的重要性似乎超过了莫扎特的父母。只有她懂得天才少年内心的梦想与恐惧,也只有她能用温柔的歌声,美好的童话让焦躁、绝望的少年平静下来。她告诉莫扎特:
爱就是
有时要勇敢学会放手
爱就是
学会给挚爱之人自由
爱就是
放弃对幸福自私追求
爱就是
含着眼泪笑着说
星星上的黄金
洒落千里
你会找到它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生存是蜕变
生活是磨炼
当你找寻星星的黄金
就要远离家园
自己闯出一片天
独自面对
世界的危难艰险
音乐剧《莫扎特》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设置了“小阿玛德”的形象,他是莫扎特才华的象征。剧中,他总是抱着一个“月光宝盒”不停地写写写……或许,他更是莫扎特内心的象征——一个拒绝长大的莫扎特。因为长大便意味着与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接触,要学会屈服、学会妥协。而天才,多半是学不会这些的。
在中国的故事中,孙猴子最终还是学会了妥协,走上了取经之路,并修成了“所谓的”正果。而在莫扎特的故事中,他既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也无法让世界来适应自己,所以最后的选择只能是——让“小阿玛德”把笔尖插入自己的心脏。
这一举动似乎寓意着:
莫扎特最终是被自己的才华杀死的!
这不只是莫扎特的悲剧,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天才的悲剧。